游客
题文

京津冀产业版图正在悄然重构——北京,不再摊大饼,正腾笼换鸟,构筑“高精尖”产业体系,努力打造“文化中心”;天津,协同上下功夫,错位上做文章,发力做实“北方经济中心”:河北,纵使伤筋动骨也要脱胎换骨,打响压减过剩产能攻坚战,渴盼借力京津绿色崛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目前京津冀地区经济特点比较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京津冀三地如何实现协同发展。(8分)
(2)北京打造“文化中心”。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根据示例,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完成下表(4分)
材料二、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一脉,渊源深厚,在产业结构、发展基础、资源禀赋等方面互补性很强,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空间巨大。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协同推进基础设施相连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三地党委和政府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真正实现“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
(3)请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的知识,就政府如何履行职能做好顶层设计提出合理建议。(6分)
(4)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阐述京津冀三地发展为什么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6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2009—2012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3.60%、37.30%、51.60%。
(注:2012年,美国、欧盟、日本的消费率分别为87.7%、80.7%、78.6%,中等收入国家平均为67%左右,而我国消费率仅为49.6%。)
材料二:按照国际经验估算,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该在4万亿元以上,而实际上由于国民文化消费动力不足,实际文化消费只有1.15万亿元左右,缺口达3万亿元。我国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仅占城乡居民消费总额的10%左右,而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居民文化消费占总消费额的30%以上。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运用《经济生活》生产与消费的知识,说明应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消费水平?

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的结果,油价上涨到5元/升,约有2%~4%的潜在消费者会放弃购车,而油价涨到6元/升,则有5%~8%的潜在消费者放弃购车。调查显示,近5成的车主表示将会减少汽车的使用频率。在被调查的潜在消费者中,44.1%的人表示将会推迟购车计划,32.9%的人表示将会选择小排量汽车,13%的人表示将会放弃购车计划,仅有10%的人表示没有任何影响。汽油的涨价让人们对汽车使用的另一燃油——柴油开始密切关注,柴油需求量不断上升。
(1)结合材料分析价格变动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的。
(2)你认为汽车企业应如何应对高油价,使企业走出困境?

网络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传统纸质阅读?
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中国人历来重视阅读,书籍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都是进步的阶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要从读书开始。
随着网络出版物的火热和电子书的进一步普及,数字化阅读以其快捷、方便、互动及海量信息的优势,开创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传统纸质阅读显得不再那么必要。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各种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均有不同程度的迅速上升,而传统纸质阅读量增加较为缓慢。
网络时代,数字化阅读往往是碎片化、快餐式、随意性的,是一种浅阅读。对于深层次阅读而言,传统纸质阅读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培养对纸质图书的阅读,发现并重视传统纸质阅读的价值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当具有的文化自觉。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请从文化视角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网络时代,我们是否还需要传统纸质阅读?”请你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该疑问产生的原因。
(3)读书介质的更新使读好书更重要。针对目前图书市场良莠不齐的现象,请从经济角度思考人们如何才能读到好书。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王室遇到许多麻烦和挑战,引发了英国社会对君主立宪制的争议。但是根据最新民意调查显示,今天的英国民众,赞同取消王室、建立共和制的不足两成。
材料二英法两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分别建立了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两国的权力运行方式都出现了新的变化。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君主立宪制让英国看起来“落后”,为什么这一制度还能继续运行下去?
(2)指出英法两国议会和行政权力的运行都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并结合两国政体的实践加以说明。

【经济学常识】
在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之后,凯恩斯主义得到迅速发展与传播。人们常常将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与马克思的相比较。事实上,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关于经济危机成因和对策方面有着明显差异。
联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凯恩斯和马克思在解释经济危机成因方面有什么不同?
(2)凯恩斯和马克思在经济危机对策方面有何差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