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相同容积的玻璃缸几只,利用自然的清水、同龄且发育状态相同的小蝌蚪60只、饲喂蝌蚪的饲料、未经处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并把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放在50℃的温水中处理10 min。根据这些现有的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经过处理以后,是否还有生物活性。
(1)实验方案的设计
第一步,取玻璃缸3只,分别标记为甲、乙、丙;
第二步,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和20只蝌蚪;
第三步,如果甲缸每天饲喂饲料,丙缸每天饲喂用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相拌的饲料,则乙缸怎样饲喂? ;
最后经过一定时间的饲喂,观察现象,得出结果和结论。
(2)结果分析
①若乙、丙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迅速变态为小青蛙,而甲缸还是蝌蚪状态,说明
;
②若甲、乙缸的蝌蚪发育同步,而丙缸发育变态迅速,说明了 。
③若乙缸的蝌蚪发育比甲缸快,比丙缸慢,则说明了 。
(3)该实验设置甲、丙两组实验的目的是 。
(10分,每空1分)如图为某一雄性动物的细胞示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各细胞可在该动物的(器官)中找到,若甲细胞为果蝇体细胞,图中少画的一对染色体最可能应为。
(2)甲细胞形成乙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乙细胞中的四分体数为,其产生的子细胞的基因型为。
(3)丙细胞内有个染色体组,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为、基因组成可能是。
(4)若要分别鉴定染色体的主要成分,应选用的试剂是和。
下图是某种植物叶片横切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细胞A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该植物体内,与CO2结合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____,A、B细胞中O2浓度较高的是[ ]________________。
(3)现有另一种植物,不知其光合作用固定CO2的类型。请利用一个密闭的大玻璃钟罩,结合上图所示植物,通过实验对此作出初步判断。
Ⅰ.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方法步骤:将两种植物一起栽种在密闭的玻璃钟罩内,给与一定条件培养若干天后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长状况。
Ⅲ.预期结果: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乙植物是C3植物;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乙植物是C4植物。
下图为特异性免疫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能够特异性的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代号)
(2)试列举两例图中的物质Y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F在⑩处的效应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D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E或F。
(4)若麻风杆菌侵入机体,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的途径得以消灭。(用数字序号表示)
(5)物质X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_,若其吸附在皮肤细胞表面,与相应的物质结合,使皮肤细胞释放出____________等物质,引起皮肤出现红肿。
下图为常见的几种培育作物新品种的方法示意图,结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途径1所示的育种方式中,新品种的选择往往从_________植株开始。
(2)途径2、4都常用化学试剂_______________处理幼苗,以诱发其发生染色体变异。
(3)途径3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途径3中所用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4条途径最终都能获得作物新品种,但能产生出新物种的途径是______。
下图是人体内血糖调节的局部图解,图中a、b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种激素,请回答:
(1)当血糖升高时,通过②过程,使a分泌量增加,a激素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在降低血糖过程中具体的作用有两条调节途径,一是通过⑥⑦⑧过程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主要通过⑥抑制_______________。
(2)图中b激素是_______________,③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促进或抑制)④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_。(促进或抑制)
(3)人体内血糖浓度高于______________时会出现尿糖,可以用___________试剂检测。糖尿病患者也会尿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和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发生障碍,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增多,出现高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