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由此可见此人主张(   )

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
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
C.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
D.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当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资本主义近代化成为了时代的潮流,中国也开始了近代化的过程。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思想领域的近代化过程
B.中国的近代化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化的历程
C.中国的近代化是中国由工业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过程
D.“中体西用”的提出使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

严复认为宋代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知其时之风俗之心不足以行其政”,今日变法如果不从根本上痛下功夫,必然会重蹈王安石的覆辙。为此,严复提出的变法主张可能是()

A.立宪法、改官制、定权限
B.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
C.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D.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

19世纪50、60年代,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其原因主要是()

A.开放口岸的吸引力 B.躲避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乱
C.洋务企业吸引 D.躲避太平天国与清军战乱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反映了统治者逐渐重视廉政建设
B.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
C.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
D.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史实是()

A.隋朝的科举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