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
| 松江府 |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
| 苏州府 |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 |
| 嘉兴府 |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
| 湖州府 |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
①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②纺织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③市镇经济繁荣 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世纪的欧洲,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不是取自圣经中的人物和基督教的圣哲,而是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如凯撒、荷马、梭伦、黛安娜、茱莉亚等等,这一做法在当时蔚然成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
| B.宗教改革,使人们从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 |
| C.15、16世纪的欧洲人们逐步放弃信仰基督教 |
| D.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各国逐步摆脱天主教会的统治 |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
| A.①③ | B.②④ |
| C.①② | D.①③④ |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当时使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 B.中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 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
| 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
|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抗战时期外国记者到延安采访时,发出这样的感叹:“原来还有另一个中国啊!”他们称延安是“思想工厂”。在这里产生的“思想”主要是指
| A.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 B.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等问题 |
| C.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 D.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