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中国古代最先采用“皇帝”的称谓,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势地位 | B.将自己的权威赋予神的力量 |
C.深感自己的不足,要向古代圣贤学习 | D.统一中国大业完成,秦始皇志满意得 |
1977年9月邓小平指示:“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这一指示的目的是
A.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 |
B.招生政审要为改革开放服务 |
C.为更多人参加高考减少阻碍 |
D.招生仍要审查考生家庭出身 |
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
下图是某学者概括近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历程简图,由此图可见近现代思想发展历程
A.是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过程 |
B.是一个不断碰撞分化与融合的过程 |
C.是一个不断回归传统儒学的过程 |
D.是一个东学西渐的过程 |
1919年7月5日,武昌中华大学教师恽代英在日记中写道:“罢课放学,究竟于工商界及一般平民颇生影响,此事实也。…今本危急存亡之秋,…今日群众,本渐有平民思想之觉悟,正可引势利导。”这一材料说明
A.新文化运动发挥了思想启蒙作用 |
B.民族危机加深刺激了公民意识的觉醒 |
C.北洋政府遏制学潮遭到全民反对 |
D.部分知识分子认识到群众力量的作用 |
中国的地学,从《禹贡》《山海经》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主要可以佐证
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 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
C.地学记载的精准性 | 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