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海》中“陶片放逐法”的解释:“(雅典)每年初召开民众大会,公民将其认为可能危害民主政治的人的名字记于陶片上;某人票逾半数(通常认为是六千票),则被放逐国外十年。”下列对这一法规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奴隶制法律的严酷性 | B.表明了雅典物质文化水平较低 |
C.是雅典维护民主政治的手段 | 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充分成熟 |
下图是辛亥革命名将柏文蔚,安徽寿县人,革命后任安徽都督,在“二次革命”中宣布安徽独立。其宣布独立是为了
A.获得安徽的自治权 |
B.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 |
C.反对黑暗的中央政府 |
D.实行革命党人的武装割据 |
《灵枢·五癃津液别篇》(医书)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此语针对的是()
A.中医认为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的各个部分是有机联系的 |
B.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是密切相关的 |
C.中医讲究辩证论治 |
D.中医体现中国“和”的文化,兼容并包。 |
孟子认为:“人不足以适也,政不足与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此语不能体现()
A.以民为本的思想 | B.“正君心”的重要性 |
C.君主比民众更重要 | D.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正君心” |
下面是中国各历史时期天然植被被破坏过程示意图。围绕该图说法错误的是()
A.农耕区的不断扩大使天然植被被破坏 |
B.黄河流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主要发源地 |
C.汉朝以后农耕区的迅速扩大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有关 |
D.该图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
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
A.进化史观 | B.文明史观 | C.整体史观 | D.现代化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