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天鹅洲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实现麋鹿回归自然而建立起来的,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但没有大型食肉动物.1993年以来,分三批从北京引进的94头麋鹿,自由生活在保护区内,完全靠野生植物为食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2003年约为450头,目前已经超过800头,并形成了3个亚种群.但近年来,随着人类在保护区内的某些活动增加,麋鹿开始出现种群密度制约的迹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保护麋鹿的意义在于保护基因的多样性和物种的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后,麋鹿的环境容纳量就可以一直稳定不变
C.麋鹿在保护区内生活,没有捕食者,食物充足,因此没有环境阻力
D.由于出现生殖隔离,原来的一个麋鹿种群分化为三个亚种群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下图是特定条件下的不同概念的关系模型,则该模型X、Y、Z分别可以代表

选项
过程
X
Y
Z
A
碳循环部分过程
生产者
大气CO2
消费者
B
内环境中物质交换过程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C
激素分泌调节过程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D
细胞免疫过程
T细胞
淋巴因子
抗原

去除垂体后,大鼠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淋巴因子的活性明显下降。垂体、下丘脑与免疫细胞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联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X在骨髓中发育成熟
B.细胞Y还能产生淋巴因子增强免疫能力
C.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控制管理免疫活动
D.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细胞Y能迅速分裂增殖

18世纪在某山谷发现趾间有蹼和无蹼的两种老鼠,1939年由于筑坝,使此山谷成为沼泽。现在人们发现,山谷中绝大多数老鼠有蹼,偶尔才能找到一只没有蹼的老鼠。按照现代进化理论,下列四种解释中正确的是

A.老鼠的有蹼性状主要由环境控制
B.山谷环境的改变,使无蹼向有蹼方向变异
C.蹼有利于在沼泽中活动,使无蹼鼠长出了蹼
D.有蹼鼠对沼泽环境适应性强,成活率提高

下列不能作为基因工程操作工具的是

A.限制酶 B.DNA连接酶 C.DNA聚合酶 D.噬菌体

下列有关探究实验,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可用浸泡法把插条基部在低浓度的药液中浸泡一天
B.探究生长素类似物对生根促进的最适浓度时一般需要进行预实验
C.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通常用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时只需要对活的个体计数,死亡个体不计数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