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非马的《醉汉》,然后完成小题。
醉 汉
非 马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走来
【注】 非马,台湾诗人,祖籍广东,1948年离开大陆到台湾。艾青说:“写诗的人常常为表达一个观念而寻找形象。”你如何理解诗中“醉汉”的形象?他因何而醉?
“我正努力向您走来”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结合整篇诗歌来理解“努力”一词的含义。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⑴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颔联写的是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广阔无边、水势浩瀚的雄奇壮观阔大景象,而颈联写的却是作者身世的孤苦和处境的凄凉,两者对于表达中心思想分别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载,一般开。
(1)这首词上阕吟诵的具体是什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2)这首词下阕 ,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
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做文后题
岁暮到家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释]及辰:及时。
1.诗的前三联站在母亲的角度描写了母亲对儿子的一片深情。颔联、两个字表现了母亲在寒衣、家信中寄予的深情。
2.母亲对儿子惦念和关注的神情话语通过、两个字表现出来,使人如见如闻。
3.根据诗句联想,诗人所描写的儿子面对母亲的关心和问话时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
4.分析这首诗写法上的一些特点。
阅读下面一首清代诗,做文后题
马嵬
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长恨歌》作者;银河化用故事;石壕村是《 》所写的地方;《长生殿》作者是。诗人这样写的好处是:
2.“人间自有银河在”的含意是
3.结尾两句诗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作者对马嵬史事的看法是怎样的?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4题
蝶恋花
密州上元
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看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注释]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由杭州通判调知密州(今山东诸城),十一月三日到任。次年上元日写下这首词。写完这首词后他在《超然台记》中追述:“始至之日,岁不比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1.“钱塘三五夜”指的节,词中语句不多,通过、、三个意象的描写表现了此地上元日的繁华热闹。
2.整首词来看“寂寞山城人老也”的作用是,句中一词,便将上下片的光景做了,使人感受到密州三五夜的。
3.“农桑社”正是村民在举行的社祭,祈求丰年。设想一下,苏轼这么一位亲民的官,听了这些箫鼓之声会有什么感受?
4.人说词的最后两句意象凄惨,请结合创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