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生物固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土壤中的一些细菌可以将硝酸盐最终转化成氨 |
| B.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 |
| C.圆褐固氮菌的固氮基因位于质粒,产生的生长索属于次级代谢产物 |
| D.氮循环是指含氮有机物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往返过程 |
生长在含盐量高、干旱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在液泡中储存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有关该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液泡内Na+的大量储存需要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
| B.液泡内Na+参与调节渗透压,大量储存使细胞液渗透压增大 |
| C.该现象说明,植物通过维持正常PH来保证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 |
| D.该现象说明,盐生植物的生理功能是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的 |
把叶绿体色素滤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镜的另一侧观察连续光谱,变暗的区域主要是( )
| A.红光和蓝紫光区 | B.黄光和蓝光区 |
| C.黄光和绿光区 | D.绿光和红光区 |
在光照条件下,将植物培养在18O标记的水中,一段时间后可以首先发现18O存在于( )
| A.蛋白质中 | B.植物周围的空气中 |
| C.葡萄糖中 | D.三碳化合物中 |
有甲乙两组等量的酵母菌,甲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乙组酵母菌进行发酵,若它们消耗了等量的葡萄糖,则它们消耗的氧气总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的比为( )
| A.1:1 | B.1:2 |
| C.3:1 | D.3:4 |
下列对杨树在光照条件下体内有关物质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叶肉细胞内,ADP和Pi不断地由叶绿体的基质向基粒囊状结构薄膜移动 |
| B.单位时间内叶片从气孔释放的氧气量不可代表该叶片光合作用实际总量 |
| C.根细胞产生的CO2进入土壤和土壤中的K+进入细胞液穿过的生物膜层数相同 |
| D.形成层细胞内的丙酮酸和[H]不断进入线粒体,ATP可由线粒体移向核糖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