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东方杂志》发表署名勇立的《兴女学议》一文,指出“使女子有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以为异日陶铸幼童之地者,固当今第一要务也。”这表明当时( )
A.女子兴学成为教育主流 | B.国家意识和公共观念深入人心 |
C.提倡合理的女子教育和家庭教育 | D.男尊女卑思想已经不复存在 |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组成共同体的成员数目就等于大会中的票数,并且共同体就以这一行为而获得它的统一性,它的公共的大我,它的生命和它的意志。”由此可知()
A.社会契约是个人与个人之间订立的 |
B.订立社会契约就能够实现人民主权 |
C.社会契约体现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
D.社会契约论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 |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一个传教士在基督教世界中只是一个职位的充任者而已。当他担任某种职位时,他享有较高的地位;当他被免职之后,他仍是一个农民或一个市民,与其余的人并无分别。” 他想强调的是()
A.人在上帝面前享有平等权利和地位 |
B.传教士可能随时被免职 |
C.农民或者是市民都有可能成为僧侣 |
D.世俗权力一定高于教权 |
塞万提斯在其《堂·吉诃德》一书的序言中申明:“这部书只不过是对于骑士文学的一种讽刺”,目的在于“把骑士文学地盘完全摧毁”。此书创作目的根源于()
A.骑士文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变革 |
C.思想解放运动深入发展推动文学革命 |
D.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对落后阶层的打击 |
有人认为:“人文主义这种富丽豪华的运动只能以富庶而闻名的意大利作为最适合的土壤,一旦跨越阿尔卑斯山,传播到贫穷的北方世界,它就由对优美的古典文化的考据和模仿运动演变成民族语言文学的复兴运动。”“民族语言文学的复兴运动”是指()
A.文艺复兴 | B.资产阶级革命 |
C.启蒙运动 | D.宗教改革 |
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到:“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 |
B.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
C.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 |
D.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