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
|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
|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
“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这段话提供的主要信息是:( )
| A.强调评价历史事物应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 |
| B.这段话体现了整体的历史观 |
| C.强高科学技术对落后社会的巨大冲击力 |
| D.肯定“中体西用”是合乎历史规律的 |
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西摩尼得斯《德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与下列人物的思想最为契合的是( )
| A.普罗泰戈拉 | B.苏格拉底 |
| C.梭伦 | D.但丁 |
“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主要表达的观点是:( )
| A.天理没有绝对的正误 | B.反对一切人的欲望 |
| C.承认合乎社会规范的欲望 | D.承认人的欲望都是合理的 |
西汉司马谈曾评价儒学:“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表明他认识到:( )
| A.儒家经典都是荒诞不经的 | B.先秦时期儒学无法完成政治上的统一 |
| C.当时政府应加大对儒学的研究 | D.揭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上述材料说明此人主张:( )
| A.强调“法”是“礼”的基础 | B.主张“仁政”是治国的根本 |
| C.提倡用严刑峻法来作为社会规范 | D.主张礼法并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