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相张伯舆伦在二战爆发前后,对希特勒德国的侵略一让再让,企图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换取欧洲和平,但事与愿违,希特勒的战火不断漫延;甚至指向英国。为此,张伯伦遭到国内舆论一片谴责,从英国国家机构职能来看,张伯伦有可能面临( )
| A.英国国王对他免职 | B.英国内阁逼迫他辞职 |
| C.英国议会对他质疑 | D.英联邦成员国要求他辞职 |
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之际,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2011年9月7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 B.暴力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
| C.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 | D.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
| A.革命目的是移风易俗 |
|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
| C.参政议政思想深入人心 |
| D.反对列强入侵成为思想主流 |
词汇出现频率高低反映出国家某个时期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01年中国各报刊的是( )
| A.北京、义和团、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
| B.民国、孙中山、民主共和、三权分立 |
| C.五四运动、陈独秀、中共一大、上海 |
| 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 |
1895年4月的一篇抗敌檄文中说:“痛哉!……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发表此檄文最有可能是( )
| A.台湾人民 | B.三元里民众 |
| C.香港人民 | D.义和团民众 |
中英《南京条约》附件规定:“向来各外国商人止准在广州一港口贸易,上年在江南曾经议明,如蒙大皇帝恩准西洋各外国商人一体赴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四港口贸易,英国毫无靳惜,但各国既与英人无异,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英国据此取得的新权益是()
| A.四口开埠通商 | B.广州贸易权 |
| C.片面最惠国待遇 | D.领事裁判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