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香港”是“香港地区”的简称,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部分。香港自古以来就中国的领土,它是英国殖民者使用战争手段,强迫清政府签订“城下之盟”,先后通过三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让和租借去的。
——《党的基本知识读本》98页
材料二 (1943年开罗会议上),罗斯福向丘吉尔表示希望英方“大大方方”地把香港归还中国,再由中国宣布香港为自由港,“一视同仁地向世界开放。”……但丘吉尔根本不肯放弃英国任何殖民利益,他以沉默表示对罗斯福建议的拒绝。11月26日,在德黑兰的一次晚宴上,丘吉尔以蛮横态度对罗斯福和斯大林表示,英国得不到任何新的领土和基地,但打算“保持原来他们所有的一切”,“不通过战争就不能从英国夺去任何东西。”并特别提到香港。这样,由于英国殖民帝国主义的本性,香港问题没有达成协议。
——《开罗会议上的中英之争》(原载《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1年第5期)
材料三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国耻家丑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民族英雄林则徐后裔凌青在香港回归后的抒怀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英国是如何霸占我国香港的。(3分)
(2)材料二中,罗斯福是在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吗?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中华民国政府为什么不能解决香港问题?(7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什么能打破丘吉尔的断言,用和平方式解决香港问题。(3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而散。”市内除了唐人外,还有许多高鼻深目的波斯人,大食人,以及日本人,高丽人,还有黑人。回鹘衣装、胡旋舞、高丽乐等深受唐人喜爱,广为流行。
——《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
材料二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第2卷
材料三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以贩番为命。……自一旦禁之,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情困计穷,势必啸聚。
——《明神宗实录》
(1)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前期长安的城市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 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文化方面说明宋朝“造极”的表现。
(3)指出材料三中造成“边海之民”生活变化的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后世产生的影响。
(16分)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宣布:由扬州牵头的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专家称,不同于古建筑、古遗址的申遗,大运河是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对这类项目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尚属首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疏通了由今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道”,并筑邗城(今扬州),开凿邗沟(自扬州到江水,东北通过射阳湖,再向西北至淮安入淮河)。
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继续施工延伸河道。
公元587年,隋为兴兵伐陈,整修邗沟。炀帝即位后,都城由长安迁至洛阳,经济要依靠江淮。605年,他下令开通济渠。工程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工程东段自荥阳县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通济渠又名汴渠,是漕运的干道。
608年又开永济渠,引黄河支流沁水入今卫河至天津,继溯永定河通今北京。
610年继开江南运河,由今镇江引江水经无锡、苏州、嘉兴至杭州通钱塘江。
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整修。
1282年元世祖下令动工挖济州河,济州河开通后,漕船可由江淮溯黄河、泗水和济州河直达安山下济水。
1289年,自济州河向北至临清开会通河,长250里,接通卫河。会通河建成后,漕船可由济州河、会通河、卫河,再溯白河至通县。
1291年一1293年,元朝从今通县到大都开通惠河,漕船可由通县入通惠河,直达今北京城内的积水潭。南方各省赋税经水路汇至扬州,而后直达京城,明清两朝莫不如此。
——据网络资料整理
(1)据材料,综合大运河修建历史,将其分为若干时期。(要求:写出每个时期的时代、修建的主要河段及该河段连接的水系)(6分)
(2)据材料分析,推动历代统治者注重运河修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从工程建设方面看,大运河的修建有什么特点,并结合材料举一例说明。(6分)
(3)据材料说明,京杭大运河的申遗为什么“由扬州牵头”?(4分)
(18分)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
——《拓展海上丝绸之路复兴海洋文明》(凤凰网2014年9月17日)
材料二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朱步冲《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材料三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节选2013年10月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重要演讲
(1)据材料一简析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海路”。结合史实说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的主要原因。这一“海路”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对外政策。(8分)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殖民主义与古代中国完全不同的做法,并对此加以评价。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
(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796年9月华盛顿发表了著名的《告别演说》,其中说到:“(我们)通过了一部胜过从前的政府宪法,以期密切联合,更有效地管理大家的共同事务。这个政府,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不曾受人影响,不曾受人威胁,是经过全盘研究和缜密考虑而建立的,它的原则和它的权力的分配,是完全自由的,它把安全和力量结合起来,而其本身则包含着修正其自身的规定。……我们政府体制的基础,乃是人民有权制定和变更他们政府的宪法。可是宪法在经全民采取明确和正式的行动加以修改以前,任何人对之都负有神圣的义务。人民有建立政府的权力与权利,这一观念乃是以每人有责任服从所建立的政府为前提的……”
材料二乾隆是清军入关后清王朝的第四代皇帝,其父雍正登基后将其立为皇太子,1735年,雍正驾崩,乾隆继承皇位。1795年(乾隆六十年)85岁的乾隆将帝位禅让给太子嘉庆,并以太上皇的身份训位,1799年驾崩。乾隆曾说:“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1)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的美国和中国分别实行怎样的政治体制,并指出两国政治体制有哪些不同点。(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国政治体制不同的原因。指出对各自国家发展的影响。(12分)
人类思想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中国的诸子百家学说和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这些邮票,纪念着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1)材料中反映出这位思想家的哪些主张?
(2)孔子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近年来我国电视台陆续播出关于孔子的电视节目,这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谈谈你的看法。
(3)史学家有人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诸子百家中,儒、法两家是即矛盾又统一的”。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儒、法两家的政治主张,均企望解决什么社会问题?
(4)儒家学说创立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填写下列表格。
时代 |
人物 |
主要思想主张 |
战国 |
① |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
荀子 |
② |
|
③ |
董仲舒 |
天人感应说 |
南宋 |
④ |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张之为三纲,纪之为五常” |
(5) 明清两代出现了具有反叛意识的早期启蒙思潮,如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并批判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工商皆本”的观点。简述明清“早期启蒙思潮”产生的背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