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这一结论基于,辛亥革命(  )

A.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结束了国家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D.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下图是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图,这一时期英国的海外贸易状况表明( )

A.英国的资本输出额度被美国超过
B.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大量欧洲资本涌入英国

“(石门)镇油坊可二十家,杵油须壮有力者,夜作晓罢,即丁夫不能日操杵。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二十家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而赢。”材料可以用来研究( )

A.古代官办手工作坊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D.古代家庭结构的变迁

《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

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C.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D.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据史料记载,从商朝开始,平民一日吃两餐,分别在早上7—9时和下午15—19时。然而到了宋朝,开封市民入夜后会再吃一餐,由此形成一日三餐的习俗。推动这种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B.玉米的传入,满足市民的欲望
C.坊市制突破,城市经济的繁荣
D.对外交流频繁,受西方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