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后面题目。(9 分)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
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攀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潜弱年薄宦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所著文章,皆题其年月,义熙以前,则书晋氏年号,自永初以来,唯云甲子而已。
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
(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聊:悠闲 |
B.妻子固请种粳固:坚持 |
C.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就:接受 |
D.于半道栗里要之要:邀请 |
以下各句分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陶渊明“有骨气”的一组是( )(3分)
①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②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③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④即日解印缓去职
⑤我醉欲眠,卿可去 ⑥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
⑦自谓是羲皇卜人 ⑧借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A.①④⑥⑧ | B.①②⑥⑧ | C.①④⑦⑧ | D.③④⑥⑧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 |
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 |
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
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仪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摘自《后汉书·卓茂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幸:希望 |
B.汝独不欲修之修:修订 |
C.汝为敝人矣 敝:见识浅陋 |
D.茂辟左右问之曰辟:屏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 ②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
B.①苟如此,律何故禁之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C.①今我以礼教汝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D.①河南郡为置守令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卓茂心地善良,有人把他的马认成了自己的马,卓茂明知对方认错了却不辩解,而是让那人把马牵走了。后来那人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马,于是登府送马,并向卓茂诚恳道歉。 |
B.卓茂办案严谨,在处理亭长收受别人的米肉这件案子时,为了全面了解事情真相,他不仅与送米肉者详细交谈,还把身边的属员叫来仔细询问,从而做出了合乎情理的判断。 |
C.卓茂认为,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是人比禽兽尊贵的原因,在自愿的前提下,乡邻之间,吏民之间表达馈赠之礼是合乎礼仪的,不应随便把“受礼”提到“违法”的高度。 |
D.卓茂关于律法与人情的训导,合情合法,被密县的吏民普遍接受。在他的治理下,密县社会风气正,治安好,卓茂因此受到朝廷嘉奖,皇帝赞扬他所做的事是别人做不到的。 |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
(2)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
文言文阅读。
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②,母后仍归我,子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
鼎革③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世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艺、《唱经堂杂评》诸刻本。
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④,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文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馀,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清代廖燕《二十七松堂集》)
【注】①排:批驳。②权子母:“子”为利息,“母”为本金,“权子母”意为借贷生息。③鼎革:指明清易代。④金圣叹因“哭庙案”罪被冤杀。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示:给……看 |
B.迥出意表迥:远。 |
C.因为诗吊之因为:就给(他) |
D.读书著述为务务,追求 |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
B.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
C.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
D.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 |
下列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圣叹先生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在贯华堂召徒讲经时,旁征博引,极其透彻,让听众叹服,但讲稿秘不示人。 |
B.金圣叹的好友王斫山给他提供了放贷银子,虽然金圣叹交还了本金,但利息全被花光,王斫山也只是一笑了之。 |
C.明朝灭亡后,金圣叹将自己的字改为“圣叹”,自我期许为孔子弟子曾点一类的人物;他评论六大才子书,皆有独到的眼光。 |
D.本文作者既记述了金圣叹的不识时务之处,又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成就,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伤。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2)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景素女废为庶人,思远分衣食以相资赡。
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①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②,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世祖诏举士,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思远与顾暠之友善。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权计相须,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及拜骠骑,集会子弟,谓思远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③劝吾自裁。若从其语,岂有今日?”思远遽应曰:“如阿戎所见,犹未晚也。”及晏败,故得无他。
思远清修,立身简洁。衣服床筵,穷治素净。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虽然,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南齐书》卷四十三列传第二十四《王思远传》
注:①友于:兄弟之爱。②祥日:丧祭名。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除:授予官职 |
B.思远不从,案事如故案:查究 |
C.今一旦赞人如此事赞:赞同 |
D.卿可数诣王思远诣:拜访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及祥日,又固陈,世祖乃许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B.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
C.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不出,火且尽 |
D.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体现王思远美德的一项是
①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
②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
③竞陵王子良荐思远及吴郡顾暠之
④暠之卒后家贫,思远迎其儿子,经恤甚至。
⑤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
⑥既去之后,犹令二人交帚拂其坐处。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③⑥ | D.④⑤⑥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景素对王思远以礼相待,等到他被杀,其女被废为平民,王思远以衣食资助养活她。 |
B.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据实弹劾,高宗、王宴等人让他停止做此事,思远不从。 |
C.建武年间,王思远跟从兄长王晏一起做尚书令,因不愿同居要职,他上书辞让。 |
D.王思远曾经劝说王晏,但王晏没有吸纳他的建议,且颇为得意,最终落得失败的结局。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
(2)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
(3)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勣,本姓徐氏,名世勣,以犯太宗讳,单名勣。与父盖皆好惠施,拯济贫乏,不问亲疏。初,李密亡命雍丘,浚仪人王伯当共勣说翟让奉密为主。王世充讨密,勣以奇计败世充于洛水,密拜勣为东海郡公。越王即位,赦密罪,封魏国公;授勣右武侯大将军。武德二年,密拥众归朝。其旧境东至海,南至江,西至汝,北至魏,勣并据之,未有所属。勣曰:“魏公既归大唐,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即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吾所耻也。宜具录州县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使者以勣意闻奏,高祖大喜曰:“徐世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诏授上柱国、莱国公,赐姓李氏,令总河南、山东兵。及李密反叛伏诛,勣表请收葬,服衰絰,与旧僚吏将士葬密于黎山,朝野义之。太宗即位,拜并州都督。勣在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号为称职。太宗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朕今委勣于并州,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勣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疗,太宗乃自剪须,为其和药。勣顿首见血,泣以恳谢。太宗尝闲宴,顾勣曰:“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勣雪涕致辞,噬指流血。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高宗即位,加开府仪同三司。乾封二年,寝疾,寻薨,年七十六。帝为举哀,辍朝七日。及葬日,帝登楼临送,望柳车恸哭,并为设祭。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与人图计,识其臧否,闻其片善,扼腕而从。事捷之日,多推功于下,以是人皆为用。洎勣之死,闻者莫不凄怆。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勣并据之,未有所属属:归属 |
B.以邀富贵,吾所耻也邀:希求 |
C.总启魏公,听公自献启:启发 |
D.令总河南、山东兵总:统领 |
对文中划线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
B.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
C.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
D.勣战胜所得/金帛皆散之/将士每行军/用师颇任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勣从不居功自傲。在李密率众归顺朝廷后,他统辖着李密过去所占据的大片土地,但他并没有以此来求取富贵,而是详细登记了各州县的人口,全部呈报给李密,任凭他自己献上。 |
B.李勣颇重旧情。他用奇计打败王世充后,李密封他为东海郡公。等到李密因谋反被杀,他上表请求为李密收葬,并身穿丧服,与旧僚将士将李密安葬在黎山。此举得到朝野人士赞许。 |
C.李勣以称职闻名。太宗授任李勣为并州都督。李勣执政并州十六年,令行禁止。太宗批评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臣子,安抚边境,盛赞李勣镇守并州,使得边塞安宁,远远胜过修筑长城。 |
D.李勣善于采纳他人意见。每当与别人一起谋划事情,他都能够辨析好坏,一旦听到别人一点点好的意见,就兴奋地采纳。事情成功后,还常把功劳归于他人,因此人们都愿意为他效力。 |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将属以幼孤,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
(2)俄而沉醉,乃解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率军与君廓偕来,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美。”太子谢之。高宗闻,赐绢百匹。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召为卫尉卿。垂拱中,历司属卿。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拜春官尚书。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为屏蔽也。”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 “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内史。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后纳之。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检校阁中。”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注】①掷倒:翻跟头。②搜辟:搜查清除道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宴于宫宴: 宴会 | B.除右千牛卫将军除:拜官授职 |
C.来俊臣系狱当死系:被拘禁 | D.时二张怙宠怙:依仗 |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老病致仕②臣具以表闻 |
B.①为朕治边②庭中通南北为一 |
C.①因 延问朝政得失②或因 寄所托 |
D.①卢陵王之还②鹏之徙于南冥也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王及善深受器重的一组是
①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②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
③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④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⑤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⑥卿年高,不宜事游燕,但检校阁中
A.①③⑤ | B.②⑤⑥ | C.①②④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后来又提升他任三品要职,特许他身佩大横刀在自己身旁侍卫。 |
C.武则天特别看重王及善,提拔他为魏州刺史,王及善在治乱方面很有见解,因此被升迁为内史。 |
D.当时“二张”依仗自己受宠,每次侍宴,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批评制止他们,这让武后很不高兴。 |
第Ⅱ卷(共114分)
四、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为屏蔽也。
(2)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