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

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材料三 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均摘编自《图说天下》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发生在哪场革命中?革命的成果是通过《权利法案》得到保障的,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及意义在哪?
(2)材料二中涉及“美利坚”哪次革命战争?颁布了什么法律文献?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战争?
(3)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出现在哪个国家?请举出该国当时颁布的法律文献一例。她与前两部法律文献相比,其突出特点表现在哪里?
(4)上述材料中,三个国家人民共同的追求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冷战后美国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等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出了哪些"中国声音"?
(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最重要的两项成就是什么?
(3)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两国关系由敌对到正常化,说明了什么根本问题?

如图,阅读图11和材料:

材料: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1)读图,从日军入侵路线看,甲午中日战争具有什么特点?
(2)图中地点马关是中国人的"伤心地"。《马关条约》不同于以往条约的新内容是什么?
(3)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整体性影响是什么?
(4)战争导致的"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电视剧《汉武大帝》曾一度热播,本剧是一部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史诗性作品。全剧通过汉武帝纵横跌宕的人生,以新古典主义浪谩写实的手法,全景式的展现中华民族2000多年前历史上一个辉煌壮丽雄浑悲壮的时代。此片触及了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对刘彻等,既不溢美,也不隐恶,又不过分渲染,分寸立场均力求客观。
(1)你认为在此片中所触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和军事上的史实会有哪些?
(2)我国历史上也不缺乏有作为的少数民族的皇帝,请你列举出一位,并简单概括出他的政
绩。
(3)你认为作为一个统治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两则材料反映了哪一时期的历史?
(2)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的结果如何?试评述他们胜败的原因。
(3)这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文学中的历史,你认为如何处理文学中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我们应如何对待?
(4)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的计谋,请你说出几个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谁动了我的端午节?”最近一条“韩国准备把江陵端午祭申报为本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闻在中国引起强烈反响。昂首阔步迈向现代化,融入世界怀抱的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曾被自己忽略的、绵延数千载的传统文化。
材料二中国人民大学大二学生朱士颜从同学口中听到传闻时的第一感觉是:“这是网络上最新流传的一个玩笑。”随后朱士颜对此事有了更多的了解:韩国申报的是江陵端午祭,而非中国的端午节,二者并不相同。让朱士颜更为触动的是,同样是受儒教文化影响的韩国,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礼仪、祭祀等一系列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
——摘自中学历史在线网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每的什么时候过端午节?此节源于什么时候的哪个诸候国?是为了纪念谁而设的?
(2)请你列举出与端午节相关人物的主要贡献。
(3)我国还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列出两个来。看了上述消息后,你对中韩两国对待传统节日的做法,有什么感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