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联合国2000年预测的21世纪上半叶主要国家人口迁移数量。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迁出国 |
数量(万人/年) |
迁入国 |
数量(万人/年) |
中国 |
30.3 |
美国 |
110.0 |
墨西哥 |
26.7 |
德国 |
21.1 |
印度 |
22.2 |
加拿大 |
17.3 |
菲律宾 |
14.4 |
英国 |
13.6 |
印度尼西亚 |
18 |
澳大利亚 |
8.3 |
据表,21世纪上半叶世界人口迁移的突出特点是( )
A.由东半球国家迁入西半球国家 |
B.由北半球国家迁入国家南半球 |
C.由发展中国家迁入发达国家 |
D.由内陆国家迁入沿海国家 |
形成上述人口迁移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环境灾难 | B.经济差异 |
C.政治迫害 | D.种族歧视 |
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减少迁出国的就业机会 | B.增加迁入国的劳动力数量 |
C.加剧迁入国的人地矛盾 | D.缓解迁出国的资源环境压力 |
下图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
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
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 |
D.北印度洋驶向亚丁湾的船只顺风顺水 |
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 |
B.受乙风带的影响,欧洲西部全年温和湿润 |
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
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 |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甲村落多明清古建筑,是著名的旅游景点。某旅游者想拍摄一张甲村的全景照,正确的拍摄地点和理由是
A.A点海拔较高,适宜远眺 | B.B点距离较近,身临其境 |
C.C点视线通透,俯视全村 | D.D点地形平坦,视野开阔 |
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某城市2002~2014年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
A.2014年 | B.2012年 |
C.2008年 | D.2006年 |
2007年后该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下降,其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B.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产业转移 |
C.政策限制外来人口进入 |
D.房价升高,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
读下列天气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关于图中各地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气压高于C处 | B.C处的降水范围远小于D处 |
C.A地风力小于B地 | D.B气温一般低于处D地 |
关于上图两天气系统与我国某地的天气现象,阐述正确的是()
A.我国夏季登陆的台风多与图甲所示天气系统有关 |
B.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与图乙天气系统有关 |
C.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多由图乙所示天气系统造成 |
D.图甲所示天气系统比图乙所示天气系统更易出现雷暴天气 |
下图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图示传统民居建筑体现()
A.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扩散 | B.地域文化内向含蓄的特点 |
C.地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 D.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