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大小”的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四种液体加热,得到如表所示的数据:
次数 |
液体 |
质量/g |
升高的温度/℃ |
加热时间/min |
1 |
水 |
200 |
10 |
7 |
2 |
甲 |
200 |
20 |
10 |
3 |
乙 |
400 |
20 |
14 |
4 |
丙 |
400 |
15 |
14 |
如果四次实验中,在相同时间内,水、甲、乙、丙吸收的热量相等,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水=4.2×103J•(kg•℃)﹣1,则由上述条件可得( )
A.第1次实验中,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
B.第1、2次实验中,甲液体吸收的热量比水吸收的热量多
C.乙液体的比热容为2.1×103J•(kg•℃)﹣1
D.丙液体的比热容小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汽油机吸气冲程吸入气缸内的物质是()
A.柴油 | B.汽油和空气 | C.汽油 | D.空气 |
下列关于内能、热量、温度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
B.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
C.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
D.物体内能减少,它一定放出热量 |
深秋的大巴山常常出现“缥缈的雾,晶莹的露,轻柔的雪,凝重的霜”这种现象,你对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缥缈的雾”是升华现象 | B.“晶莹的露”是熔化现象 |
C.“轻柔的雪”是凝固现象 | D.“凝重的霜”是凝华现象 |
下列光现象与所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
A.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 |
B.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
C.水中的“白云”——光的色散 |
D.凸透镜成像——光的反射 |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来控制噪声的 |
B.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是要求人们说话的音调要低 |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