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探究第一小组利用周末时间走访本市蔬菜批发市场时了解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一般有机蔬菜由于无污染,富营养,品质高,具有自然本色,其价格是普通蔬菜的2—3倍。
信息二:有机蔬菜在整个的生产过程中完全不使用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质,不使用转基因工程技术,同时还必须经过独立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审查。其种植需要精耕细作,但产量不高,目前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很少,产品供不应求。
简要分析有机蔬菜比普通蔬菜价格高的经济道理。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价格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随着去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低碳”一词“一夜爆红”,低碳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正影响和改变世界经济发展模式、对自然资源索取的方式以及人们生活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材料一: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做到“六个依靠”:依靠结构调整,这是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节能减排的关键所在;依靠加强管理,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依靠强化法制,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依靠深化改革,这是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依靠全民参与,这是节能减排的社会基础。
(1)请你从经济生活角度,为我国政府迎接低碳经济提出相应的具体措施。
材料二:节能减排依靠全民参与。夏季如果每台空调在国家提倡26°C基础上调高1°C,每年可节电22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如果对全国1.5亿台空调都采取这一措施,那么每年可节电约33亿度,减排二氧化碳317万吨。每月少开一天车,每车每年可节油约44升,相应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全国1248万辆私人轿车的车主都做到,每年可节油约5.54亿升,减排二氧化碳122万吨。
(2)结合材料二,运用量变和质变的相关知识分析“节能减排依靠全民参与”。
材料三: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9月22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演讲,称中国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这见证了中国政府的诚意、信心、决心和卓有成效的努力,充分展示了中国谋发展-促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体现。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需要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2009年11月,山东民和牧业有限公司“粪污处理大型沼气发电工程”成功并网发电。每年可处理鸡粪18万吨、生产沼气1095万立方米、生产有机肥25万吨、发电2190万千瓦时,减排温室气体6.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1)结合资料一及图14,写出这种模式可缓解当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什么?它体现了哪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2)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也给发展中国家和生态环境带来灾难,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对。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然面临着同样的考验,说说我们应该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
资料二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指出,世界各国应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暖;我国根据国情采取自主行动,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体现了中国负责的态度;同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统筹安排,决不能以延续发展中国家的贫穷和落后为代价。中国的态度和立场对推动《哥本哈根协议》的达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3)结合资料二,用《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如何发挥建设性作用。

西南地区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地区之一。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呼之欲出。成渝经济区要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龙头,需要当地政府不仅需要抓住机遇,促进发展,更需要赢得当地人民的支持,调动人民的积极性。
(2)请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就如何获得人民的支持给政府提出建议。

在2009年我国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调结构”确定为2010年的经济工作重点。某班同学围绕“调结构”这一主题,开展研究和讨论。
同学甲:展示图10(材料一)

注:最终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世界平均消费贡献率超过60%。
评论:2009年尽管我们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但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2010年,“调结构”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1)结合同学甲的材料,请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调结构”可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同学乙:展示资料(材料二)
中国居民“勤劳而不富裕”凸显出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从社会和政府角度看,财富不断向政府集中。近几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从1994年的10.39%提高到2008年的19.99%。从劳动者和企业角度看,劳动报酬所占比重持续下降。1996~2007年,我国劳动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而大部分国家这一比重基本上都在60%以上。
评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调结构”的重中之重。
(2)结合甲乙两位同学的材料和观点,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关系,并说明应该如何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同学丙:展示材料(材料三)
目前,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美国是25%左右,日本是20%左右,欧洲平均在10%—15%之间,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到2009年仍不足4%。为此,国家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评论:调整产业结构,就要提高第三产业,特别是文化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振兴文化产业,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才能让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述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从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材料一:当前,中学生带手机入校园,使用手机现象较为常见,这也引起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据最新发布的2009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近四成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手机上网快速便利,但一些手机色情网站,散布淫秽信息,严重危害社会道德,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成为亟需整治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2009年8月至10月,公安部、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工信部等九部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打击整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3个多月之后,11月24日,公安部再次部署在全国展开新一轮打击整治淫秽色情手机网站专项行动,吹响手机"扫黄"集结号。连日来,一大批传播色情低俗内容的网站受到查处,被依法关闭。
(1)结合材料二,试从《文化生活》角度来说明整治网络专项行动的意义。
(2)结合材料一、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为构建绿色、健康的手机网络环境我们中学生该怎么做?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