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能不断丰富中华民族团结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激励全体人民为振兴中华努力奋斗。
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为何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30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文化创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我国传媒业与国际传媒业相比规模小,传媒信息化水平低,经营管理和创意人才缺乏,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依然存在。
材料二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年来,浙江省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创业板“电影第一股”华谊兄弟、“网吧软件第一股”顺网科技、“演艺第一股”宋城集团、“电视剧第一股”华策影视等一批明星民营企业。在资本的拉动下,浙江文化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2013年,宋城集团以“千古情系列演出”为依托,斥资数十亿元打造“中国演艺谷”项目;12月初,华策影视宣布收购青年作家郭敬明旗下最世文化26%的股权……这不仅是一串光彩耀眼的数字,其中更包含了文化理念的更新、文化自觉的提升、文化自信的增强。
材料三 我省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深厚的人文底蕴、敢于创新的人文精神,为激发文化创意、发展创意产业奠定了基础,使浙江的文化创意产业有着鲜明的浙派特点,散发着传承于越剧、诗词、儒商传统等具有浙江特色的文化基因和浙江味道。创意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和灵魂,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有效整合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影视传媒、网络动漫等文化产业,并把产业链延伸至各种后文化产品中,充分展示了文化创意的市场魅力。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有人认为:“只要引入民营企业的强大资本,浙江就能提高传媒产业的竞争力”。结合材料二请运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司经营、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12分)
(3)结合材料,请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如何处理好“文化资源、创意、产业”之间的关系。(12分)

央企是国企的主力军。加大央企红利上缴比例,不仅有利于形成倒逼机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步伐,而且有利于支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成为当前我国进行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一环。
材料一

材料二我国央企上缴红利的具体比例及使用情况(截止2013年底)

央企上缴红利具体比例
上缴红利的使用情况
军工科研类央企
5%
用于国有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企业重组。
用于灾后重建、应对金融危机和解决国企历史遗留问题等。
用于公共财政和补充社保基金的总金额,近五年仅占同期所有央企利润总额的0.40%。
一般竞争类央企
10%
资源类央企
15%
烟草总公司
20%

注:按国际惯例,上市公司股东分红比例为税后可分配利润30%到40%间,国有资本向国家上缴盈利普遍高于这个水平。
(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处理央企自身发展与改革发展成果让全体人民共享的关系?
(3)有人说,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激发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结合材料,运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知识,分析“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这一说法的合理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又结合了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需要;它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8分)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
(2)请你从政治生活角度就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几点合理化的建议。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
材料一市场的作用从“基础性”变为“决定性”,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涵的一次重大提升, 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提出的新指针,为我们全面落实全会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提供了行动指南。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认识。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市场地位的认识逐渐发生变化:

时间
对市场地位的认识
作用和意义
党的十二大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党的十四大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加快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党的十六大
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
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
十八届三中全会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分析材料二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图表:2002---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改革步伐,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更好满足人民需求。
(1)揭示图表所蕴含的经济信息。结合上述材料,运用 “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但政府的行政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解决对经济管理活动干预过多的“越位”现象,政府职能分工交叉、混淆的“错位”现象,该管的没管好、没有尽职尽责的“缺位”现象,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的“空位”现象。
(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二中存在的问题?
材料三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我们政府在改革与发展中必须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全局,全面推进改革,以全局视角对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实现这种改革路线,就是要自上而下集中力量进行改革,协调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等关系,为中国走向世界强国创造制度条件。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改革应当遵循的方法论原则。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