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8月,浙江义乌华溪小学开展“识农时、尝农味、知农艰”的“耕田育人”活动,组织学生跟着农民一起收割稻谷,让孩子们真正懂得“粒粒皆辛苦”,促使小学生在农事实践中健康成长。其哲学依据在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受实践能力制约 D.认识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好莱坞电影《2012》幻想世界将在2012年毁灭,电影上映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有人断言:“地球毁灭之后,只有更强大的神才能把人重新创造出来。”这种断言 ( )
①是正确的,看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他拒绝给事物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 D.不可知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这种态度是()

A.批判的继承 B.把二者结合起来 C.吸收其合理思想 D.批判其错误观点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它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②不可能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
③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④先有意识后有客观实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