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你观察下图中的人物,回答下列问题:

(1)你知道图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是谁吗?(依次写出姓名)
(2)他们各自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3)他们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左宗棠收复新疆 科索沃战争 中日建交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 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一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这一时期哪一地区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2)材料二记载的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相权和皇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足以让华夏大地上的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探究。
材料一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1)元朝开始施行的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材料二

(2)图一时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3)图二是一部什么内容的著作?作者是谁?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政治篇】
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三则史料依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三次政治改革,其中第一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概括第二、三则史料,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
【教育篇】
材料二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安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2)为改变材料二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现状,晚清政府是如何变革教育、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的?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光耀千秋,泽惠世界。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辉煌灿烂的文学】
(1)指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等词句分别运用的文学形式。
【绚丽多彩的戏曲】
(2)写出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曲调及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的一个新剧种的名称。
【魅力独特的书画】
(3)我国古代有“书圣”、“画圣”美誉的分别是指哪一个历史人物?
【发明发现的国度】
(4)古代某战争场面有“(爆炸)声如雷霆,震城土皆崩,烟气涨天”的叙述。该场面最早可能出现于什么时候?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中国的外交在古代曾荣耀辉煌,但在近代也饱经沧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计9分)
【荣耀辉煌】
材料一: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七上
材料二:唐代海内统一,国力鼎盛,文化昌茂,是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外国来使中,也有一部分由盐城海口登陆,转道内河、陆道而抵长安。~摘编自《走进盐城》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条道路”的重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日本多次派外交使团和留学生来长安”的主要目的。
【饱经沧桑】
材料三:“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中国革命与欧洲革命》
材料四: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人类进入近代以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曾遭受过如此的屈辱。整个中国仿佛都被撕裂了。~选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清政府“与外界完全隔绝”的主要原因,说明“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指的是什么?(2分)
(4)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是指什么?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5)综合以上探究,你有哪些深刻的历史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