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共14分)
野 鸭
一天,我在小山上散步,忽然看见在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被人发现,故意藏在那儿的,就用树枝轻轻地(拨、拔)了她一下,想叫她站起来,可她却一动不动。我觉得奇怪,便弯下身仔细看,才发现她已经死了。她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着,嘴张着,里面(赛、塞)满了雪。她的翅膀(稍稍、捎捎)张开,一条腿伸向后面。
在她的腿跟前有两只蛋。看见这两只蛋,我就把这只死鸭提起来。果然,在她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有十一只蛋,连同外面的两只,一共十三只。
我把她仔细地看了一遍,在她身上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糟)受暴力的迹象。从她身上的各种情形来看,她是被冻死的。虽然我看到的只是些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做出这样的结论:她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 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 这种深沉的爱 多么感人肺腑啊
太阳已经落山了,我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坑,把野鸭放进去,用泥土把她埋起来,再用手帕把十三只蛋包好,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1)划去( )内不正确的字。
(2)给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文章写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发现死鸭→猜测死因→掩埋死鸭。其中的次要内容是 ,主要内容是 和 。
(4)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出体现野鸭与暴风雪搏斗的句子,用“——”画出来。
(5)任选一题:①文中的人称本应用“它”来称呼野鸭,却用了“她”,从中你 体会到什么?②从“我”掩埋野鸭,包好十三只蛋的动作,你体会到了什么?
(6)你认为野鸭这样做值得吗?从野鸭身上你体会到什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师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是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名声大振:
一扫而光: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你开错了窗”指的是什么?,
换一扇窗户又指的是什么?。
(3)想一想这篇短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
(4)为什么说换了一扇窗户就能开启成功的大门呢,谈谈你的理解?
(5)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体会到了什么,给了你哪些启示?
。
(6)请用两个恰当的词语来评价玛利亚老师的做法或品质、。
(7)给文章加一个题目。
阅读《詹天佑 》回答问题。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细密周密严密)计算。詹天佑经常(鼓励 鼓舞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惹外国人讥笑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词语。2分
(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3)给词语中第一个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4分
勘测(shènkān)塞外(sāisài)恶劣(wùè)讥笑(jǐjī)
(4)找出文中的两组近义词,并将它们写下来。
(5)用“”画出詹天佑不顾条件恶劣坚持野外工作的句子。
(6)用“~~~”画出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想法。
(7)用“||”将这段话分为三层,并写出第二层的层意。
日积月累,按要求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另外再补充喜欢的一句。
(1)我们爱我们的民族,()。
(2)(),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3)(),(),中国才有真进步。
(4)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
(5)落红不是无情物,()。
阅读并回答问题。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了
博(bó bé)士学位,成为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①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
但是,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jì jí)决定回国工作。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50年9月,钱学森辞去了工作,办好了回国手续,买好了回国的飞机票,把行李交给了美国航空公司。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回国!
他被迫退掉飞机票。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国家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其实,他的行李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几天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看守人员每隔10分钟就来开一次灯,使他无法休息,半个月的时间,他的体重下降(jiànɡ xiánɡ)了十几公斤。
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pò pǎi)害,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朋友出面营救钱学森。他们募捐15000美元,把钱学森从拘留所保释出来。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并没有停止对他的迫害。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②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这样,他坚持斗争了5年。他的斗争得到了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亲切关怀。周恩来总理对钱学森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晤的中国代表在会晤中提出关于钱学森博士回国的问题。1955年,美国政府不得不同意钱学森回国。同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回国的轮船。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③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我终于回来了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标点。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立即 ——突然 ——营救 ——
(4)文章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作答。
胜利的故事
小时候学英语单词Victory(读音:维克脱利),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让我永远难以忘怀。
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法国沦(lún)陷区。德国军官把一名被打得皮开肉绽的美国士兵推出来示众。士兵目光炯炯有神地掠过悲愤又无奈的人群,慢慢举起流着鲜血的手,用中指和食指比划出一个“V”字来,众人轰动。德国军官愤怒了,令人砍去他的手指,士兵昏倒过去。一盆冷水把他浇醒,他又艰难地站起来,突然伸出两只已无手指的血臂,组成一个更大的“V字,向蓝天伸去。全场一瞬间死一般沉寂,不久就海浪般地沸腾起来。
残暴的德国军官颤抖了,他没有想到这个象征胜利的英文字母竟是这般无处不在,无可匹敌。他垂下头来,看到台下的民众全都张开了自己的手臂。
那个德国军官在刹那间突然明白了他半生都未懂的一个道理:()他能砍去所有的手臂,()无法砍去这个字母所代表的信念。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忘记()悲愤()困难()
沉静()凶暴()信心()
(3)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不能忘怀老师讲的“胜利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句子,照要求填写。
①用中指和食指比画一个“V”字来,“V”代表英语单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德国军官愤怒了……”“愤怒”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愤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残暴的德国军官颤抖了……”“颤抖”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颤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表达的中心是:()
A、歌颂了美国士兵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
B、反映了侵略者必定要失败,胜利的信念是任何暴力都无法扼杀、无法扑灭的。
C、表现了广大民众对侵略者的愤恨和对美国士兵的崇敬心情。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