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图书等等。
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的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本,每本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新型的奇妙的书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第4段画线句子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书籍不断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6)你最想设计出哪种奇妙的书?用你神奇的笔画下来吧。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这段话选自课文 作者是 国作家
“他”指的是 ,他们”指____________
用“ ”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词句
“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句话的意思是

读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是中国人!”
吉瑞芝
1931年秋,我父亲吉鸿昌担任第二十二路军总指挥的时候,曾被迫出国作了一次考察。出国之前,已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蒋介石为了阻挠父亲的抗日活动,立逼他”携眷出国”,作”军事考察”,而实际上是夺去了父亲的军权,将他流放国外。
父亲来到了美国纽约,一次,他穿着整齐的军装,率领一行从属人员走在街上,突然有人拦住他故意问道:“你是日本人吧?!”父亲叫翻译回答说:“不,我是中国人!”对方听了摇摇头表示不相信地说:“中国人?东亚病夫,不可能有这样魁梧、高大的军人……”我父亲大声说道:“我是中国人!”对方奚落地说:“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
接连受到这样的嘲笑和侮辱,使父亲异常气愤(),甚至连饭也吃不下去了。当我母亲和属下劝慰他的时候,他严肃地说:“侮辱我吉鸿昌本人,我并不在乎,但是我们是代表中国到美国才考察的,受侮辱的是我们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啊!”坚决地表示:“下次外出时,就带上‘我是中国人’的牌子,让外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人是有血性的,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定会重新振兴起来了!”
果然,他用草板纸自制了一个约半尺长的长方形牌子,用毛笔写着“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并在下边注上英文。当他挂着牌子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引起很多人的注目,但父亲总是仰着头迈着大步向前()穿过围观的人群,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骄傲。
吉鸿昌将军在身上挂着“我是中国人”的牌子,是因为()
(1)美国一家邮局的工作人员奚落地说:“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中国了。”
(2)吉鸿昌想让外国的朋友们都知道中国人是有血性的, 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定会重新振兴起来的!
(3)吉鸿昌认为这样能显示出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括号里给加点的词语换个说法,比较一下表达效果。
你觉得吉鸿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第一抹春痕》回答问题
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走出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学生在写作业,我在静悄悄地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个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地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的第一抹春色。在春寒料峭的二月里,在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和()呀!也许只有灵秀的孩子们才能感觉得到。当孩子们采集到它时,一定十分快活,乃至大声地欢呼过。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这以后,稍一(),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萌动和蔓延了。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出芽苞的小树枝,三五朵小野花——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彩尘,()的孩子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它们拈起来,染在他们的课桌上。终于有一天,我看见学生的课桌上,插了一枝迎春,枝条上繁密的金色小花,如一串耀目的阳光。教室里,被映上了一层淡淡的暖意。
选择恰当的词填入文中括号内
耐心②细心③留心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踪迹——()蓦然——()
端详——()灵秀——()
文中“发现第一抹春痕”指的是什么?作者看到这第一抹春痕时心情怎样?为什么?

将“这些鲜艳的粉末……细心的孩子们发现了,便用小手指将他们拈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中的“染”换成“插”好不好?为什么?

文章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读了这篇短文,你想起了哪些描写春天景物的诗句?

阅读《雷雨》回答问题
晌午,太阳像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小树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蝉在枝头拼命地叫着。一阵大风吹过,吹得树枝乱摆。地上,成群结队的蚂蚁正在忙碌地搬家。不一会儿,风卷乌云,滚滚而来,天像是到了傍晚,一阵比一阵暗。刹那间,闪电似金鞭乱挥,这儿一道,那儿一道,煞是怕人。雷声像爆炸似的,“轰隆隆,轰隆隆”响起来。在这电闪雷鸣之中,“哗哗哗”,大雨从天上倒下来了,越下越大,天地间像挂上了无数的大珠链。雷雨中,行人打着伞在泥泞的小路上吃力地走着。白亮亮的雨点打在雨伞上,“啪啪”直响。渐渐地,雷声小了,雨点也小了。云散了。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美丽的彩虹高挂在蔚蓝色的天空中,一股股清新的空气中夹带着泥土香味迎面扑来,天地间变得凉爽极了。
自己的话概括雨前、雨中、雨后的情景
(1)雨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内容,将短文分成三层,用“/”在文中标明。

按课文原文填空,体会表达的妙处。
(1)( )起一朵落花 ,捧在手中,我嗅到了() ;
( )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它();
( )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了()。
(2)《索溪峪的“野”》一课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了索溪峪的“野”
(3)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
 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