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 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 |
| B.该反应热ΔH=+(a-b)kJ·mol-1 |
|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 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 |
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相等,则所取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
| A.1︰2 | B.3︰2 | C.3︰1 | D.6︰1 |
离子检验的常用方法有三种
| 检验方法 |
沉淀法 |
显色法 |
气体法 |
| 含义 |
反应中有沉淀产生或溶解 |
反应中有颜色变化或焰色反应 |
反应中有气体产生 |
下列离子检验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Cl-—气体法 B.Na+—显色法 C.Cu2+—沉淀法 D.SO42-—沉淀法
9.2g金属钠投入到足量的H2O中,则产生的气体中含有
| A.0.2mol中子 | B.0.4mol电子 | C.0.2mol质子 | D.0.4mol分子 |
纳米是长度单位,1nm=10-9m,当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具有特殊的性质。例如将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下列关于“纳米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的金属性强 |
| B.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更易失去电子 |
| C.常温下“纳米铜”的还原性与铜片相同 |
| D.常温下“纳米铜”比铜片的氧化性强 |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如右:

其中,⑴为道尔顿实心球式原子模型;⑵为卢瑟福行星运转式原子模型;⑶为汤姆生葡萄干面包式原子模型;⑷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⑸为玻尔轨道式原子模型。下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排列是
| A.⑴⑶⑵⑸⑷ | B.⑴⑵⑶⑷⑸ | C.⑴⑸⑶⑵⑷ | D.⑴⑶⑸⑷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