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是毛泽东主席于1936年写的一首词。词是旧体诗歌的一种,词有词牌,本课词牌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
指出词中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并翻译该句。
(1)该句使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
(2)翻译:                                                      
本文用“                               ”。两句由上阕自然转入下阕对历代英雄的评论,在结构上起到了                作用。
下列对该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作者都把写景、抒情和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江山秋色图

胡行简

连山缥缈树槎牙,江上西风雁影斜。

万迭秋光无限好,画图偏在野人家。

[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人:山野之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

B.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

C.

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

D.

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

(2)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

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下列对两首宋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紧扣“登”字,详细讲述登山经过:乙诗紧扣“题”字,简略描写登山所见。

B.

两诗内容均与“山”有关,甲诗重在突出山高耸之势,乙诗重在表现山变化之形。

C.

两诗所写角度一高一低,但都巧妙蕴含着“境界高低则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哲理。

D.

两诗感情基调略有差异,甲诗于清醒中含自得之喜,乙诗于清醒中寄寓孤独之忧。

(2)下列对两首宋诗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侧重写景抒情,乙诗侧重咏物寓理。

B.

甲诗侧重咏物寓理,乙诗侧重写景抒情。

C.

甲乙两诗都侧重写景抒情。

D.

甲乙两诗都侧重咏物寓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咸阳城东楼(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1)“_______________”一句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_______________”二字指秦汉故都咸阳。

(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 轼

缺月挂疏桐,漏 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 冷。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②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③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8.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________________的氛围。

9.有人评价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两句作简要赏析。

新晴野望

(唐)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释)①氛垢:雾气和尘埃。 ②溪口:溪流的入河口。

1.本诗与杜甫的《春望》标题都有"望"字,但诗歌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比较其不同。

2.诗句"白水明田外"中,"明"字的意思是"闪耀着光芒",由此推断诗中空白处最符合诗歌意境的字是( )

A.

B.

C.

D.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