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学 会 感 激
①冰河感激春风,才有一泻千里的气势;绿荷感激夏雨,才有卓然独立的高洁;禾苗感激沃土,才有饱满充实的成熟。一个人学会感激,才会有一颗真善美的心灵。
②学会感激,就是学会体会人间的真情。
③感激父母。父亲像巍峨高山,双肩挑起家庭沉甸甸的期盼;母亲如潺潺溪流,心灵的甘泉时时滋润子女美好的憧憬。感激老师。三尺讲台,老师用睿智的目光引导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一方斗室,老师用渊博的知识帮助我们劈波斩浪。
④学会感激,就是了解人生的丰富体验。
⑤感激成功,她让我们骄傲地自立,还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生活的全新意境。感激失败,对于失败我们无法逃避,只有失败,才可能锻造出不屈的精神气象,因为失败不仅是教训,它还可以催逼我们更加成熟,更加无坚不摧。
⑥学会感激,就是去感悟人性的善良。公交车上,李素丽的善言让旅客感激;登封的山村,任长霞的善行让百姓感激。曾几何时,我们有过自私,有过冷漠,但生活中处处有善良。善良产生真情,真情产生宽容,宽容带来和谐。人性的善良需要我们时时去感悟。
⑦学会感激,就是学会品尝生活的美好。驾轻舟荡漾在碧绿的湖泊之上,我们品尝到自然的清新;秉红烛于生日宴会上,我们品尝到家庭的温馨;回眸成长的道路,我们品尝到岁月的永恒、生活的美好。掬起生活中的每一滴感激吧!它让你看到秋菊上的凝霜,更让你看到夏荷上的玉珠。
⑧内心贮满真善美的心灵是高尚的心灵。青年人时时有一种感激的心态,就会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选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选文主要从哪四方面来论证观点的?
①
②
③
④ 文中第三段和第六段分别运用了( )和( )论证方法。
选文的语言生动,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赏析。
选句:
赏析: 谈谈选文给你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共8分)
①目前,熊胆产品的使用在中国引起争议。从现实情况看,人类使用熊胆产品并非是食用,也并非它是补品,而只因它是一种药物和保健衍生品。
②熊胆用药最早载于《唐本草》,明朝的《本草纲目》也有详细论述。熊胆可以健胃、镇痛、促进胆汁分泌等。熊胆粉则是人工取熊的胆汁经过加工后制成,具有平肝明目、杀虫解毒等功效,中医常用它来治疗蛔虫作痛、惊厥抽搐、热毒咽喉肿痛等症。
③现在,市场上的熊胆衍生保健品主要是解酒护肝产品。熊胆解酒醒酒的机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能在肝脏内促进酒精的氧化分解,减轻酒精对肝脏及其他器官的损害;二是能为人体内肝脏分泌胆汁提供原料,从而缓解肝脏解毒压力,保护肝脏。
④【甲】然而,熊胆产品的保健功能只是一种奢侈需求,不属于人类的必须需求,护肝的最好方法是少喝酒和不酗酒。【乙】而且,本着保护动物的目的,即使作为人类必须的药品来使用,熊胆及其他动物产品的生产和需求也应当有一些原则。
⑤目前,动物保护组织和欧美医学界形成的使用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基本原则是减少、替代和优化。
⑥从传统医学角度看,熊胆起到作用并不是无可取代的。事实上,在《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中就有用其他草药取代熊胆的药方。中华国医医药协会香港协会的报告显示:目前至少有54种草药具有与熊胆相似功效,包括常春藤、蒲公英、菊花等。多数情况下,植物药材与熊胆同样有效。
⑦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熊胆的主要成分是熊去氧胆酸,它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得到,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杂质更少,可替代熊胆用药。我国的人工熊胆配制处方和工艺早在2006年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人工熊胆的临床试验在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和肝火亢盛型高血压也取得了等量替代熊胆的效果。
⑧使用熊胆、迷信熊胆的传统主要在亚洲。熊胆的主要来源亚洲黑熊已被列为最濒危的物种之一。韩国2011年宣布要在十年内退出这一行业,在熊胆和其他野生动物产品等的消费上,中国也正逐步加大对“减少、替代和优化”原则的宣传力度。联系上下文,说说画线的【甲】【乙】两句怎样体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请你借助文章中的知识,判断下面一则宣传熊胆产品的广告是否妥当,为什么?
【广告】ⅹⅹ牌熊胆胶囊,护肝保肝排毒素,解酒灵丹乐万家——多喝也不怕!ⅹⅹ牌熊胆胶囊,清热消炎去肝火,天然产品无替代——疗效顶呱呱!
阅读《山中少年今何在》,完成小题。(共15分)
山中少年今何在
铁凝
① 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写过一个名叫《意外》的短篇小说。
②小说大意是:北方深山里的小村子台儿沟,很少有人出去照相,去趟县城跋山涉水来回五百里。谁家要是挂张照片,半个村子也会跟着热闹几天。主人公山杏在南方当兵的哥哥来信要张“全家福”照片,于是山杏一家换上过年才穿的新罩衣,搭了五十里汽车,走了二百里山路,第三天才来到县城。在照相馆,他们甚至来不及惊叹,照相就结束了。半个月后,他们接到一张陌生姑娘的照片。山杏家挂出了这张照片,有人问这是谁,山杏说那是她未来的新嫂子。
③那时我是杂志的编辑,有时会在深山农村短暂地采访。在一个名叫瓦片的村子里,我在“山杏”家里住过。那一带交通不便,村子很穷,白面特别珍贵,家里有人生重病时,男主人才会说一句:煮碗挂面吃吧。我却被当成贵客款待,他们为我煮挂面,煎过年才舍得吃的腊肉。当我临走把饭费留下来时,他们全家吃惊地涨红了脸,好象这是对他们的侮辱。在这个家庭,我见到了土墙上挂着的唯一一张城市年轻女性的照片,就是我写进小说里的那一张。有位德国作家说过,变美是痛苦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他们对这照片的态度,就是把痛苦变成了美吧?还有善良。
④二十年后,瓦片村已是一个著名旅游风景区了。铁路和高速公路铺了过来,更多的外来人发现这里有气势磅礴的百里大峡谷、清澈明丽的拒马河……村民大多开起家庭旅馆。一部电影的拍摄需要农户的院落,我毫不犹豫地向导演推荐了“山杏”家。制片主任问我场地租金怎么算,我很有把握地说:“你就随便给吧,他们不会计较。”但事情并不似我的预料,“山杏”爹总是向我申诉摄制组付他报酬的不合理。他说,摄制组用墨汁把新房的白屋顶刷成了黑色,大灯把院里一棵石榴树烤成了半死……这都是钱啊,可都没给。我帮助他向摄制组要钱,心中却时有恼火:要是没有车呢?一切不是单纯得多吗?
⑤交通和旅游业带来了财富,在进化着乡村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扮演了催生欲望的角色。瓦片和周边的村子都富裕了,也就渐渐出现了相互比赛着快速发财的景象,于是就有了坑骗游客、出售伪劣商品等各种为钱而起的事件。如果没有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入侵,贫苦的“山杏”们的思维逻辑将永远是宽厚待人。
⑥可是,谁有权力不让“山杏”们利用大山的风景富裕起来呢?谁有权力不许一个乡村老汉投诉亏待了他的摄制组呢?
⑦我想起一个深山里的少年。上世纪90年代,我在一个名叫小道的村子里,顺着雨后泥泞的小道走进一户人家,看见在堆着破铁桶和山药干的窗台上靠着一块手绢大的石板,石板上歪歪扭扭地写着三行字: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下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
⑧问过院子的女主人,她告诉我这是她九岁的儿子写的。那三行字迹歪扭的诗打动了我——我认为那是诗。那诗里有一个少年的困境,愿望,他的情怀和尊严,有太阳的起落和他的向好之心。那天我没有等到孩子回家,但我一直记着他。
⑨今天那个少年早已长大,或许还在小道种地,或许已经读书、进城。假如在今天,把他的诗改动一个字,变成“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下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富呢?”,我还会认为这是诗吗?
⑩贫穷让人陷入困境,而财富可能让人解脱某些困境,但也有可能让人陷入更大的困境。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准不断提高,我们的欲望也一再扩大。为什么我常会怀念以前的山杏一家?我想说,虽然我愿意赞美现代化带给人类的所有进步和财富,但我还是要说,巨大的物质最终并不是我们的全部,它从来都该是更大的精神和道德力量的陪衬。
⑪“太阳升起来了,太阳落下去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变好呢?”——人,什么时候,怎样才能变得更好呢?
(有改动)在文章第③-⑤段,作者写了二十年前后瓦片村的变化及自己的感受。阅读相关内容,填写表格。
生活状况 |
对待外来人 |
作者的感受 |
|
二十年前 |
① |
② |
感动 |
二十年后 |
富裕 |
③ |
④ |
请结合文章,说说结尾句中的“更好”指的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一直记着山中的少年?以“山中少年今何在”为题有何目的?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不超过150个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永远的蝴蝶
台湾·陈启佑
那时侯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把信交给她。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去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好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动作,却要叫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了,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
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在南部的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本小说影响深远,根据本小说还创造了同名歌曲《永远的蝴蝶》)
(选自《美文鉴赏》)小说多次写到“雨”,这“雨”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至少答出两点)
“我”为什么把樱子比做“蝴蝶”?
小说直到作品的结尾处才告诉读者信的内容,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
对该小说的分析鉴赏有错的两项是( )( )
A.该小说的故事情节极其简单,但由于作者善于谋篇布局,匠心独运,从而使小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
B.小说三次写到“站在骑楼下”,作用是显示“我”的思绪的流程和层次。 |
C.文中最能够表露“我”的悔恨的一句话是“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
D.造成樱子车祸的原因是因为“我”只带了一把伞;如果“我”带了两把伞,“我”和樱子一起去寄信,樱子就不会发生车祸了。所以对樱子的死,“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的心里也就特别的难受。 |
E.“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表现了“我”在失去樱子以后的悲痛欲绝,“我”的感觉似乎也已发生了错乱。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无“盐”以对的“盐荒”子孙
①可能最初谁都没有想到,日本大地震最终竟然会引发远在2000公里外的中国的一系列不大不小的骚动。由于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在近两日突然引发的中国抢购食盐潮,让人看完不知道是可悲还是可笑。
②应该说,无“盐”以对的现状是对中国人综合素质的一场考验。面对天灾和人祸,日本人始终能保持井然有序,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避难救援工作。而远远没有达到核辐射威胁范围的中国却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马路上戴口罩的有,超市里抢盐抢酱油的有,市井里传谣言不亦乐乎的“长舌妇”们的有,总而言之,在威胁到自身利益和健康面前,一部分国人身上的无知和自私被无限放大,在这场人类的考试中,我们无论如何是不及格的。
③同样的,无“盐”以对的现状也是对管理部门应急能力的一场考验。昨天晚上,几乎所有媒体都加大了对于核辐射相关知识科普的力度,大力宣传服用碘盐对抗辐射无意义的科学常识,让人感觉有关部门的相应及时和有力。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普通市民用盐的正常需求,主管部门又进一步加大食盐的调配,并且在超市中实行限购,以满足百姓的正常需求。最后,公安部门与主管部门迅速组建应急部门,查处散布谣言源头,严惩哄抬物价,囤积食盐的不法奸商,一日内连出三拳,的确显示出了有关部门高效的执行力!
④大难面前,全世界人人平等;危机面前,各国的表现更像是一面镜子,照你也照我,国家的底蕴、国民的素质,往往一览无遗。提高全民素质,这不仅仅是国家有多快的应急能力可以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全民科普的教育和一代代持之以恒的家庭教育。抢盐热潮已经让炎黄子孙在世界上丢了一次脸,但愿假如发生下一次危机的时候,我们能够做一回有思考、有素质、有脑子的人。本文以《无 ‘盐’以对的‘盐荒’子孙》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危机面前,各国的表现更像是一面镜子,照你也照我,国家的底蕴、国民的素质,往往一览无遗。”作者认为,此次危机,从国人的表现来看,这面镜子照出了什么?请依据选文内容进行概括。
你同意作者在文章中对中国国民素质的看法吗?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小题。
2012年是世界末日吗?
①网上一度流传这样的文字:根据玛雅文明的记载,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这一天当黑暗降临后,黎明便永远不会到来。美国好莱坞还制作了电影《2012》,一些观众对故事情节信以为真。最近,由于地震及各种矿难空难车难事故频发,“世界末日”的说法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部分民众甚至为此恐慌。2012年是不是世界末日呢?
②某些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称,2012年将会有地球两极倒转、天体重叠、未知行星撞地球、太阳风暴袭击地球等恶劣天体现象,科学家们对这些预言都给予了坚决的反驳。“2012年不会发生任何毁灭性的灾难。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星球已经安稳度过了40亿年,而且全世界有威信的科学家都知道2012年地球没有任何威胁。”科学家这样说。
③科学家们利用玛雅历法来揭穿所谓的“世界末日”预言。源自于中美洲的玛雅古文明,最早分布于南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及萨尔瓦多等地,虽然公元前2000多年形成的玛雅文明早已被各种天灾人祸给湮灭,但却辗转留存了让人惊艳的玛雅历法。2012年12月21日(冬至)是玛雅人的一个重要日子。美国科尔盖特大学考古天文学家安东尼•阿维尼是一名玛雅文化研究专家。阿维尼表示:“玛雅人对于时间的计算比其他许多文化都要精细。”阿维尼介绍说,玛雅人曾经发明了所谓的“长历法”,这种历法把最初的计算时间一直追溯到玛雅文化的起源时间,即公元前3114年8月11日。在这个历法中,1872000天算是一个轮回,即5125.37年。根据长历法,2012年冬至意味着当前时代的时间结束,即完成了5125.37年的一个轮回。长历法于是重新开始从“零天”计算,又开始一个新的轮回。阿维尼认为:“这仅仅是一个重新计时的思想,与我们每年元旦或周一早上重新开始一年或一周生活完全一样。”
⑤值得一提的是,“世界末日”说引起许多玛雅人后裔的愤怒,他们纷纷谴责末日论。危地马拉籍的玛雅长老皮克顿忍不住跳出来说:“根本没这回事!”他甚至表示,末日理论源自于西方,玛雅人从来没有这类想法。(根据“百度百科”有关内容改编)第②段中画线句不能改成下面的句子的理由是什么?
改句:而且全世界的科学家都知道2012年地球没有威胁。
不能这样改的理由:“世界末日”论为什么会引起许多玛雅人后裔的愤怒?
文中第③段列举了一串数字,作用是什么?
5月18日江海中学准备举办校园“科技节”,下午2点钟将邀请校外辅导员——启东市科技局施东飞局长作报告,假如你是该校学生会主席杨小刚,请你打一个邀请电话给他,恭请他光临。(不要超过6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