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诗文名句积累。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                  。 (司马迁《陈涉世家》)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③月黑雁飞高,              。     (        《塞下曲》)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
⑤玉勒雕鞍游冶处,                。  (欧阳修《蝶恋花》)
⑥李白在《塞下曲六首(其一)》中描写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诗句是                     
⑦《陈涉世家》一文中,陈涉认为起义根本原因是          ;他在发动起义时发出了            这一反映人人平等观念的呼声。

科目 语文   题型 默写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默写(10分)
①《归园田居》中具体描写劳动情景的诗句是:
②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江上景色的诗句是:
④《使至塞上》流传最广的诗句是: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⑥予独爱炼制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猿乌乱鸣;夕日欲颓,

默写。(共8分)
______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________。
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载不动许多愁。
写出描写雨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说: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写出古诗中表现自信的诗句:______ __,____ ____。

古诗文默写(选填10处即可)
(1)迷津欲有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3)高峰入云,______________。两岸石壁, ___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八月湖水平,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是:
(6)《野望》中能流露出作者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7)请写出古诗文中的一句名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是:

古诗文默写(每句1分,共39分)
(1) 青山横北郭,。此地一为别,。   
浮云游子意,。挥手自兹去,。(李白《送友人》)
(2) ,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3) ,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 ,
霜落熊升树,。人家在何许,。(梅尧臣《鲁山山行》)
(4) ,松间沙路净无泥,。谁道人生无再少?(苏轼 《浣溪沙》)
(5) 僵卧孤村不自哀,,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郦道元 《三峡》
(6) 总写三峡峰峦重叠,雄伟峻拔山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
侧面描写山势峻拔的句子是:___ ____ _____。
(7) 写春冬之时三峡江水澄澈、风光妩媚的句子是:___ ___ _____。
(8) 渲染山间空旷,境界清幽寂寥的句子:___ ____ _____。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
(9) 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10) 文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的句子是
(11) 文中描绘早晚景色变化的句子是
(12) 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江南山水画的赞美之句是:

(13) 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的表达作者清高的句子是: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14) 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
(15) 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

背诵默写。(请任选十格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深秋晚景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中孔子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和处世之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花草体现“春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