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上课前,老师在黑板上用蘸过酒精的棉球写了一个清晰的字,过了一会,字不见了,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酒精的气味。
(1)针对以上这些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思考你提出的问题,你对组成物质的分子有什么新的想法?写出你的猜想。
(3)你能找到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支持你的猜想吗?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然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 ① (选填“超声”或“次声”)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音调”或“响度”)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提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多”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kHz),频率较低,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问题:(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②.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选填“超声”或“次声”).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低于Hz.
材料四:气温影响着地面附近的空气状况,气温越高,地面附近空气变得越稀薄,声音在其中的传播速度越快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较上层快,所以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向四周传播时是向上拐弯的。
(4)赤日炎炎,在沙漠里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喊叫,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源传播时向(上 / 下)拐弯。
(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的传播路径向(上 / 下)拐弯。
(6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热电偶
把两种不同材料的导线(如铁线和铜线)组成如图所示的闭合回路,当AB 两端存在温度差时,回路中就会有电流通过,这就是塞贝克效应,这种电路叫热电偶。实验表明:热电偶电路中电流的大小跟相互连接的两种金属丝的材料有关;跟接点A和B 间的温度差的大小有关,温度差越大,回路电流越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
①其它条件不变,只将铁丝换成铜丝,电路电流_______。
②其它条件不变,只将A 处杯中的冰水混合物换为沸水,电路电流______。
③其它条件不变,移去酒精灯,将B 放人另一杯冰水混合物中,稳定后,电路电流________ (各空格均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变为零”)
(2)这样的热电偶实际上是一个电源,它的电能是由________能转化而来。
(3)热电偶电路可以把温度信号换成_______信号,利用这种性质可以把热电偶做成__________ (写出一种应用)。
如图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R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滑片是杠杆的一端,且受定位挡板限制只能在电阻上滑动,当油面在A处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恰好在最下端;当油面在B处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最上端.从油量表(由电流表改装而成,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指针所指的刻度,可以知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现已知电源电压是6V,定值电阻R/的阻值是12Ω.
(1)电阻R/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电流增大时,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则油面_________(选“上升”或“下降”)。
(3)当油面处在A处时,电流表示数为多少?
(4)当油量表指针指在刻度盘的中央时,求滑动变阻器R两端的电压多大?
有时教室黑板反光能“晃”着 一些同学的眼睛,其原因是;为了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所学 的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现状的一条建议;
图中AO是一条与水面成40o的光线,反射角度数为;,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光路图。
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5次测量记录分别为8.88cm、8.89cm、8.90cm、8.86cm 和8.01cm。在这些记录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的测量数值是?原因是?该物体的长度是(用公式写出计算过程)?若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那么由此引起的测量结果将如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