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很有可能会研制出杀伤力更隐蔽的新一代生物武器。新一代生物武器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在产生致命的攻击力之前,它可以悄无声息地在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甚至会制造假象,让人误以为是一般疾病,在服用通常的药物后,它会与药物混合作用并杀人于无形。
另外,未来生物武器还有可能是一种“秘密”病毒,它可以抵御抗生素,不受制于人体免疫系统并最终永久性地破坏人体的基因。这种“秘密”病毒在被激活前,可以在被侵入者体内潜伏一段时间。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某国患有关节炎的40岁以上的人中,有一大部分突然失去了工作能力而成为整个社会的负担,始作俑者可能就是一个小小的“秘密”病毒。
(1)生物武器的种类包括 等。
(2)从第二段的材料中可以看出,生物武器的特点是 。
(3)关于“秘密”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病毒依靠侵染人体细胞,以细胞内的物质为原料进行增殖 |
B.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可以引起免疫 |
C.该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RNA,如果是RNA,整合到人体染色体的过程中,需要逆转录的过程 |
D.该病毒的潜伏期很长,不容易预防 |
下图为定量测量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反应放出O2的实验装置,水槽内注有清水,倒转的量筒内也充满了清水。
实验一:
①制备新鲜动物肝脏的研磨液,制作大小相同的圆形小滤纸片若干;
②将4片圆形小滤纸片在肝脏研磨液中浸泡吸收后取出,并贴在反应小室上侧的内壁上(如图A所示);
③向反应小室内加入10mL3%H2O2溶液(如图A所示),并安装好装置;
④将反应小室上下旋转180度,使滤纸片与H2O2溶液接触,呈图B所示状态;
⑤每隔30s读取并记录一次量筒中水面的刻度,连续进行5min。
试验二
除了将圆形小滤纸片的数量改为2片外,其它均与实验一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上述两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2)如果上述两个实验的现象、结果无明显差异,则需如何进行改进?
。
⑶如果根据实验一得到的数据绘制出了下图所示的曲线。那么实验二的大致曲线应该是怎么样的?请在下图中添画该曲线。
(4)如果要利用上述实验的试剂、材料、装置等研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则与上述实验相比,不同的做法是:
①在各次实验中,清水的温度不同(如0℃、30℃、100℃等);
②
③
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作用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Ⅰ、实验步骤:
(1)先测定该植物的细胞呼吸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在甲乙两装置的D中放入,装置乙作为对照;
②将密封好的装置甲、乙处理,并使其它条件适宜且相同;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
②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3)实验操作30分钟后,记录甲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实验30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
||
测定植物呼吸作用 |
甲装置 |
(填左或右移)1.5厘米 |
乙装置 |
右移0.5厘米 |
|
测定植物净光合作用 |
甲装置 |
(填左或右移)4.5厘米 |
乙装置 |
右移0.5厘米 |
Ⅱ、实验分析:
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g。那么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是g/小时。白天光照15小时,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g。(不考虑昼夜温差影响)
如图,甲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图乙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浓度CO2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
(1)观察图甲,在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2)图乙中点与
点比较,
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较;
点与
点比较,
点时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较。(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3)图甲中点数值表示。假设植物A的有机物积累速率为M1,有机物合成速率为N1;植物B的有机物积累速率为M2,有机物合成速率为N2。当光照强度为
时,比较植物A、B的有机物积累速率M1、M2的大小和有机物合成速率N1、N2的大小,结果应分别为M1M2,N1N2(填〈、=、〉)。
(4)在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下图与
点相符的是。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左图细胞中能产生ATP的部位有(用图中标号回答)。
若该图要表示唾液腺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存在的结构是(用图中标号回答),应该添加的结构是。
⑵研究右图中的细胞生命活动过程,一般采用的研究方法是。从该图中还可以看出,通过形成囊泡形式相互转化的生物膜是
。外来的信号分子作用于该细胞时,首先与细胞膜上
的结合,引起该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哪一功能?。
⑶左图细胞中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结构是[ ] 。4和11中使膜的面积大大增加的结构分别是:,。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生产药物及培育无病毒的植物等。据图甲、表乙回答问题:
表乙:植物的花芽分别在含有不同比例的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的培养基中的生长状况
A组 |
B组 |
C组 |
D组 |
E组 |
|
吲哚乙酸 |
0 |
3ppm |
3ppm |
0.03ppm |
0 |
细胞分裂素 |
0 |
0.2ppm |
0.002ppm |
1.0ppm |
0.2ppm |
花芽 生长状况 |
仍是 组织切块 |
形成 愈伤组织 |
愈伤组织 分化出根 |
愈伤组织 分化出嫩芽 |
稍生长 |
(1)有植物组织培养方法诱导离体的植物组织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体结构,若包裹上人造种皮,制成人工种子,可能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胚状体来源于离体的植物体细胞,其形成过程中要经过的生理变化大体上是图甲中[ ]_ ___和[ ]_ ___过程,在此过程中被培养的细胞始终受____的调节([ ]填序号)。
(2)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茎尖或根尖组织可获得无病毒植株,其原因是______。
(3)从表乙的实验结果可看出:吲哚乙酸和细胞分裂素是实验中的二种重要物质。其中,新芽形成必须的条件是______ _______;而在培养形成完整新个体过程中,对它们的调控关键是________ 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