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 ℃恒温箱的目的是( )。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
B.对比分析培养基上是否生有杂菌 |
C.没必要放入未接种的培养基 |
D.为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
某生物细胞内有1对同源染色体,将200个用15N同位素标记了DNA分子的体细胞加入含14N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同步培养(细胞分裂同步进行),某时刻测定培养液中细胞的总数目为1600个。在这1600个细胞中大约有多少个细胞内含有15N放射性?( )
A.900 | B.800 | C.700 | D.400 |
如表所示为一对夫妇和几个子女的简化DNA指纹,据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基因标记 |
母亲 |
父亲 |
女儿1 |
女儿2 |
儿子 |
Ⅰ |
- |
- |
- |
||
Ⅱ |
- |
- |
|||
Ⅲ |
- |
- |
- |
||
Ⅳ |
- |
- |
|||
Ⅴ |
- |
- |
①基因Ⅰ与基因Ⅱ肯定在同一对染色体上 ②基因Ⅳ与基因Ⅱ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③基因Ⅲ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④基因Ⅴ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②③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下面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
切叶蚁中体型较大的蚂蚁将叶片咬下运回巢穴,交给体型较小的蚂蚁咬成小片,后者再交给体型更小的蚂蚁咬成更小的片,以此类推直至叶片被咀嚼为糊状,然后切叶蚁将叶糊平铺在巢穴中“养殖”真菌。真菌可以分解叶片中坚韧的组织,切叶蚁则以真菌为食。切叶蚁体表覆盖一层链霉菌,该菌可抑制本巢穴真菌寄生物的大量繁殖。由此能得出的推论是:()
A.“植物→真菌→切叶蚁”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 |
B.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
C.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组分之间完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
D.蚂蚁能长期控制巢内真菌寄生物是共同(协同)进化的结果 |
如图为某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在减数分裂后经过变形得到的 |
B.该细胞可能是一种单细胞动物 |
C.该细胞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该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 |
D.该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只可能是分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