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丝绸之路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和交流之路。东西方使节、商队、游客、学者、工匠川流不息,沿途各国互通有无、互学互鉴,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这说明( )
| 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
|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
|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
| D.外出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
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要建城“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巨大水网。截至2009年4月,国家对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投资538. 7亿元。这一工程将( )。
①带动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②通过加大政府投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③改善南北水运条件,降低产品运输成本④改善水资源分布,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十二五”规划纲要将新一
代信息技术产业纳入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我国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因为它( )。
| A.利润高、发展快 | B.是基础性产业 |
| C.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 D.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手段 |
《Z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指出,Z地区在全国要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初步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区域城乡差距明显缩小。这表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
①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
②要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要建立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④要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在国际金融危机期间,一批依托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研发的企业呈现逆势上扬的态势,新产品不断问世,企业的销售收入与利润也随之上升。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科技创新是提高生产力的战略支撑 |
| B.产研联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
| C.创新是企业生产的目的 |
| D.科技产品利润大、成本小 |
2011年12月1日,我国公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 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提高了92%,可以把更多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这是我国政府第三次针对扶贫开发制定国家级规划。经过此次上调,我们国家扶贫标准线与世界银行每天1. 25美元的名义国际贫困标准线的距离为史上最近。这一材料主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
| A.全面发展思想 | B.协调发展思想 | C.可持续发展思想 | D.以人为本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