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皮柯说:“上帝赋予了人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这说明他( )。
| A.鼓吹人的自私自利 |
| B.藐视宗教,不承认上帝万能 |
| C.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力 |
| D.强调发展个性 |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
| 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 B.朱熹的“格物致知” |
| C.王阳明的“心外无理” |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 |
| 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
| 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
| 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
黄宗羲在《孟子师说》中评论:“周之制度,当以《孟子》为主,以正周礼之失”;“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故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舍仁义更无他道”。由此可知,黄宗羲推崇孟子的()
①以礼治国主张②性善论③仁政学说④兼爱思想
|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 A.农耕经济的落后 | B.西方国家的侵略 |
| C.人口压力的沉重 | 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
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镇的铁锅不仅远销吴越荆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乡县炉头镇的铁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赖”。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
| A.商业发展促进商业市镇兴起 |
| B.商品流通突破狭隘地方市场 |
| C.全国手工业的发展相对平衡 |
| D.海禁政策松动海外贸易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