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量的空间示意图”。水面蒸发量是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读图回答下题。据图判定,图中M地最可能是( )
A.秦岭 | B.太行山 | C.祁连山 | D.天山 |
下列有关M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山脉是旱作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
B.有活火山分布,地热资源非常丰富 |
C.南侧海拔较低,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
D.北侧为温带荒漠景观,河流多为内流河 |
图为某学校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设计的改进型大棚。该图中不包含的原理是
A.温室效应原理 |
B.水循环原理 |
C.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
D.节水农业的生产原理 |
读“甲、乙两地某同类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表,回答下列各题.关于两地企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润较高的是甲地 | B.从乙地迁往甲地可以降低成本 |
C.该企业可能是啤酒厂 | D.该企业迁移应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劳动力 |
该类企业转移带来的主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移出地产业结构升级②移出地短期内可能有人员失业
③不利于移入地产业结构调整④促进移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读不同气候区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回答下列各题.表格中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测算,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 | B.生物资源 | C.社会经济 | D.生产技术 |
目前,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合理密度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 | B.亚热带季风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苔原气候 |
读“合肥市人口自然变动阶段差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各阶段中,人口总增长最多的是
A.1949~1952年 | B.1958~1963年 |
C.1964~1976年 | D.1986~1990年 |
有关合肥市各阶段人口变动的正确叙述是
A.1949~1952年属于低增长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 |
B.1953~1957年自然增长率和自然增长人数均最高 |
C.1958~1963年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迁入增长较大 |
D.1986~1990年受60年代人口高峰影响生育率较高 |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气候区划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关于图中各气候区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I区冬季多雨是受冬季风影响 | B.Ⅱ区中部极端干旱是由于深居内陆 |
C.Ⅲ区夏季多雨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 | D.Ⅳ区沿岸多雾是由于暖流影响 |
该区域正在建设世界著名的“绿色坝”工程(阴影所示),该绿化工程最为广泛的树种是()
A.落叶阔叶林 | B.常绿硬叶林 | C.常绿阔叶林 | D.针叶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