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质是指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
B.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化学成分都是DNA和蛋白质 |
C.原核细胞只有染色质,而真核细胞则有染色体 |
D.染色质和染色体其实是同种物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
已知某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32.9%和17.1% | B.31.3%和18.7% |
C.18.7%和31.3% | D.17.1%和32.9% |
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分别决定于
A.碱基对的不同的排列顺序和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
B.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解旋酶的特异性 |
C.碱基对有不同的排列顺序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
D.细胞分裂的多样性和DNA复制的稳定性 |
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 |
B.不同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一般是不等的 |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
D.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 |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时,做法是
A.分别用35S和32P的人工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
B.分别将35S和32P注入鸡胚,再用T2噬![]() |
C.分别用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 |
D.分别用35S和32P的动物血清培养T2噬菌体 |
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