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词中,同一意象所表现出的意境往往不尽相同,请你从“风”“花”“雪”“月”等意象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段话。
同样是写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达的是喜悦之情;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表达的是闲适之情;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的是思亲之情;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的是报国之情。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的选段,回答问题。
说着,都走来看时,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搀扶。
上面这则语段,所记何事,请简述该事的主要情节。
阅读下面的《红楼梦》一段判词,回答问题。
下面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段判词,暗指《红楼梦》中一个女子的命运。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请指出此女是谁,并简述她的身世与命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事物背冠以“微”的名号。如微博、微信、微小说,以及最近广受欢迎的微电影,微旅行等。“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互联网上,让中国悄然走进“微时代”。面对越来越多的“微”事物,有人持乐观态度,也有人持相反观点。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0字左右)( 5分 )
某校文学社举办课文中“最美女性形象”评选活动,请从下列人选中任选一位向组委会写一段推荐词。(5分)
要求:①采用对偶句式;②语言准确、鲜明;③不超过35个字。
入选人物:刘兰芝 窦娥 林黛玉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前不久,在一次电视台举办的策划会上,主任对一名实习生说,麻烦你开完会给大家订盒饭,按人头,我请客。不料该实习生却道,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是不会做的。
针对实习生的说法,请你分别写出赞成者与质疑者的不同看法,每则不少于30字。
赞成者:
质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