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十一五”期间江苏省能源调入、单位能耗变化情况图,回答下列问题。关于图中江苏能源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油调入量变化总体较小 | B.2007-2008年能源总调入增长最快 |
C.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提高 | D.2006-2007年单位GDP能耗下降最快 |
江苏省“十一五”期间单位能耗逐年下降,原因不包括( )
A.节能意识不断提高 | B.能源利用率不断提高 |
C.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D.新能源的大量使用 |
读图,与图示地区山体岩石、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外力作用对应的是
A.石灰岩、球状风化地貌、风力作用 |
B.花岗岩、流水堆积地貌、流水作用 |
C.大理岩、喀斯特地貌、风力作用 |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
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中的峰林地貌成为旅游资源的基础条件是
A.岩浆活动 | B.有大面积的花岗岩体 |
C.花岗岩的球状风化过程 | D.石英砂岩的长期风化侵蚀 |
下列均属于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是
A.天涯海角、台湾阿里山、深圳“锦绣中华” |
B.八达岭长城、青岛海滨、澳门大三巴 |
C.长白山天池、鼓浪屿、黄果树瀑布 |
D.庐山仙人洞、乐山大佛、漓江风光 |
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战后,人类社会进入到现代旅游时期 |
B.北京奥运期间,来观看比赛的外国人不属于旅游者 |
C.乘船游西湖时,船是旅游活动的客体 |
D.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不是旅游资源 |
读我国某类自然灾害出现频次(单位时间出现的次数)图,完成问题。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是
A.干旱 | B.台风 | C.洪涝 | D.寒潮 |
对图中甲、乙两区域灾害多发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7、8月 |
B.甲——3、4、5月 |
C.乙——5、6月 |
D.乙——12、1、2月 |
图中甲地和乙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 | B.海陆位置不同 |
C.台风影响的先后不同 | D.水利建设不同 |
图中丙区域此类灾害出频次大于周边地区的最主要原因是
A.降水集中,多暴雨 | B.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
C.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 D.气温高,蒸发量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