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商鞅在何时、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2)材料中卫鞅的观点属于哪家的学说?他代表了哪个阶级的利益?
(3)商鞅的变法主要内容有哪些?
(4)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八年级(7)班同学开展了以“国共关系及其历史启示”为主题的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1)请按提示补充完成表格。

政党
成立时间
地点
领导人
成立的标志
指导思想
影响
中国同盟会
(国民党前身)

1895年

日本东京

孙中山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大大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中国共产党



上海

陈独秀



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有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
(3)在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分裂,其中第二次分裂造成什么后果?
通过上述探究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联系祖国统一大业,你认为这次探究有什么现实意义?

2011年是辛亥革命胜利100周年,海峡两岸都举行了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以此来缅怀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1)孙中山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始终站在时代最前列,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图片反映了不同时期孙中山先生的功绩,请你根据所学知识重新排列这些图片的顺序_____________。(2分)

(2)图C是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后来孙中山把它阐发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图D是在______建立的。(4分)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他后来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3)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3分)孙中山为什么说“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2分)
(4)从孙中山的革命生涯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分)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参观《复兴之路》时强调: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
是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进行了模仿、探索、创新,但也有两次重大失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找到一条正确道路多么不容易!某校八(2)班同学对此进行了分析和探究,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体验历史】
(1)模仿和探索


时间

建设模式与特征

典型事例

20世纪50年代

参照苏联模式

完成三大改造

工业化建设:完成__________计划

1956年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的召开

(2)严重失误


时间

建设模式与特征

典型事例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重大失误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勇于创新


时间

建设模式与特征

典型事例

20世纪50年代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创举

实行_______政策,实现和平过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从实际出发

走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道路

20世纪80、90年代

提出____________构想

成功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

【论从史出】
(4)我们应从失误中吸取哪些教训?
【学以致用】
(5)你受到什么启迪?

改革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2013年12月4日,由搜狐网与鲁迅文化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3年鲁迅文化奖颁奖盛典”举行,《邓小平时代》获2013年鲁迅文化奖年度图书奖。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过去和现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8年我省的某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底以后,该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1)我省的某村指何地?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再到城市,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材料二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2)歌中的“画一个圈”是指什么?“写下诗篇”又指什么?
材料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图》。

(3)指出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这种开放格局与近代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本质区别?
(4)结合改革开放36周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谈谈你的感受

中国是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完成下列任务。
【图示解析】
材料一:丝绸之路,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都是中国开放沟通、拥抱世界的证明。

(1)图一中①、②处应填写的地点分别是是 _____、。(2分)
【图片赏析】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许多举世闻名的创造,享誉世界。

(2)材料二图二印刷术的发明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2分)图三指南针的发明有什么重要意义?(2分)
【史料分析】
材料三:中国在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下面是一组纪念邮票,画面表现的是郑和下西洋时所到之处受到人民欢迎的情景。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2分) 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和最远到达的地点在哪里?(2分) 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意义?(4分)
材料四:

(4)结合上述材料,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为什么会出现材料四中粱启超所说的这种现象?(4分)
【历史感悟】
(5)综合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这个角度谈谈体会。(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