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
学习提示:边读边想象,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写什么,有了整体印象之后,品味课文中的语言,抓住重点句子或段落反复阅读体会,在理解内容的同时思考是怎样来写的。
(1)读课文,想一想: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你是怎样理解的?
(2)通过自读全文,思考: “野”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了索溪峪的“野”?
(3)文章描写生动形象,我想与同学练习朗读,感受那里的美。
课内阅读。(
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
像春风拂面而过的声音吗?不,春风来了,倏忽又去了;下雪的声音却是黏着你的耳畔(),和你亲近着。
像小鸟展翅飞逝的声音吗?不,鸟儿永远是急匆匆的;雪花旋转着舞姿翩()翩而至,袅袅婷婷,你必然会听到那伴舞的音乐了。
当你面对满天的玉片银屑()纷纷扬扬飘落的时候,当你面对披着明净雪色的山野的时候,你似乎就会听到了下雪的声音。
下雪的声音,好像有至尊好友窸窸窣窣地走来,伏在你的耳边窃窃私语,告诉你一个欣喜的消息。
下雪的声音,好像慈爱母亲的呵护,她用柔暖的胸怀拥着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袅袅婷婷——
窸窸窣窣——
(3)作者在描写下雪的声音时,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雪声空间是怎样的,而是用和来和雪声作比较,正像后面课文中所说,雪声只有用心去。这时我们会看到一个充满了的世界,充满了的世界。
(4)请你也用“像……吗?不……”这样的句式写一写下雪的声音。
(5)“下雪的声音……告诉你一个欣喜的消息”,会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欣喜的消息呢?
课内阅读。(
她抱着月亮,
她背着星星,
那轻轻的潮声啊,
是她熟睡的鼾声。
(1)诗中的“她”指的是,可以看出“她”在诗人眼中是一位。
(2)读了这几句诗,我们可以看出诗歌描写的是时的大海。
(3)诗句中运用拟人手法的句子是: _
(4)诗句还使用了的手法,把比作,让大海有了人的性情。
课外欣赏。
月到天心(有删减)
林清玄
二十多年前的乡下没有路灯,夜里穿过田野要回到家里,都是借着微明的天光,摸索着回家。
如果是有月亮的时候,心里就丝毫没有了黑夜的恐惧。在南台湾,尤其是夏夜,月亮的光格外有辉煌的光明,能使整条山路都清清楚楚地延展出来。
乡下的月光是很难形容的,它不像太阳的投影是从外面来,它的光明犹如从草树、从街路、从花叶中微微地渗出,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
每一种月光下的事物都有了光明,真是好!
月亮总是跟着我们,照着我们。在童年的岁月里,我们心目中的月亮有一种亲切的生命,就如同有人提灯为我们引路一样。我们在路上,月在路上;我们在山顶,月在山顶;我们回到家里,月正好在家屋门前。
长大以后才知道,每一个人心中有一片月,当月亮照耀我们时,它反映着月光,感觉天上的月也是心中的月。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里都有月亮埋藏,只是自己不知罢了。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放散月的光明,那是知觉到自己就是月亮的人。
月到天心、风来水面,都有着清凉明净的意味,只有微细的心情才能体会,一般人是不能知道的。
我们看月,如果只看到天上之月,没有见到心灵之月,则月亮只是极短暂的偶遇,哪里谈得上什么永恒之美呢?
所以,回到自己,让自己光明吧!
(1)“有时会误以为万事万物的本身有着自在的光明”这句话中的“自在”在这里是的意思;“自在”还有一个含义是。
(2)作者在短文中分明写了时的月亮和的月亮,前5 自然段写月亮,写出月亮的作用。
(3)作者说“自己就是月亮”的意思是。结合这句话说说你对划曲线句子的理解。
(4)画横线句子中“最黑暗的时刻”指得是,读了这篇短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课内阅读。
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闻得见阿妈的气息。我们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在选文画出一个排比句。
(2)选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我和阿妈还会走过……
(3)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美的夜晚”?
课外欣赏。
箭袋树的舍弃
在非洲纳米比亚沙漠的南部,几乎永远不下雨,并且酷热难耐。
干旱、酷热的环境,让生命望而却步,但是,这里仍有一种树木在不屈地生长。因为沙漠里没有别的树木生存,这些树木就常常被土著人砍下、掏空作成箭袋,所以它们被称为箭袋树。箭袋树用了许多办法来贮存水分。它们的叶片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外皮,而且皮孔的数目极少,以将水分蒸发减到最少。同时,它们又在树枝上覆盖了一层明亮的白色粉末,用来反射阳光。但是,这些办法还是远远不够的,箭袋树要生存,就得呼吸,呼吸就不可避免产生水蒸气,水分一旦蒸发,它们必然会干枯而死。
从理论上讲,箭袋树必死无疑,但沙漠中却仍可看到箭袋树坚强挺立的身影。人们对这个有悖生存常理的结果惊叹不已,并终于发现了它们死中求活的秘诀——截肢。每到干渴欲枯、生死攸关之际,箭袋树就会突然自断肢体,无数正在生长的枝叶,纷纷断离树干,这些伤口会被立刻牢牢封闭,只留下刀削般平滑的疤痕,向人们展示着生命的坚强与壮美。
而热爱生命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懂得去牺牲、去割合生命中的某些部分。
(1)给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语。
酷()热——
有()悖——
生死攸()关——
(2)箭袋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3)箭袋树贮存水分的方法有哪些?
(4)箭袋树为什么能在干旱的沙漠中生存?
(5)说说你对划线句子的理解,并谈谈读了短文后你从箭袋树身上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