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下列透镜中哪些是凸透镜()
A.1、2、3 |
B.4、5、6 |
C.1、3、5 |
D.2、4、6 |
小强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能成放大虚像,他突然想到平面镜成的也是虚像。你能帮他比较一下,这两种虚像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相同之处:①;②;
③。
不同之处:①;②;
③。
如图所示,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取下”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沿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光屏上能重新呈现清晰的像。实验结果表明:(1)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填“前”
或“后”)移,从而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2)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透镜。
(3)近视眼镜的作用是将光线(填“会聚”
或“发散”) 。
(4)请举出一项保护视力的具体做法:。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第1、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实验小组 |
第1组 |
第2组 |
||||||
凸透镜焦距f/cm |
14 |
14 |
14 |
14 |
16 |
16 |
16 |
16 |
物到透镜距离u/cm |
20 |
30 |
40 |
60 |
20 |
30 |
40 |
60 |
像到透镜距离v/cm |
47 |
26 |
22 |
18 |
80 |
34 |
27 |
22 |
像的倒正 |
倒立 |
倒立 |
倒立 |
倒立 |
倒立 |
倒立 |
倒立 |
倒立 |
分析以上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请写出两条。
(2)根据你探究出的凸透镜成像情况,你认为上述表格中还可增加描述像的特征的两项内容,如像的和像的,便能更全面地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小刚有一架“傻瓜”相机,拍摄时不需要根据景物的远近调节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即不需要“调焦”)。相机的说明书上注明“拍摄时,景物要在3m以外”。相机拍摄时
底片上成的是、的像。下表是这架相机像距和物距的变化情况(f =35mm)。根据表中数据,解释为什么拍摄时不需要调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