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品读。(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哑巴”学生
①从前,东非地区有一位很有名望的医生。他的医术很高明,不过他从来不肯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别人。后来年纪大了,才答应只收一个学生,而且这个学生必须是个哑巴。
②在医生居住的那座城市里,有一位贫苦的女人,这一天,她对自己(唯有 唯独 唯一)的儿子说:“孩子,妈妈没有钱供你念书,你装成哑巴去学医吧!学了好医道,好为人们解除病痛。记住,( )医生怎样考验你,你( )要克制住自己,万万不可以说话。”
③孩子答应了母亲的要求 第二天就去求拜医生 医生问孩子的母亲 你的孩子生下来就是哑巴吗 是的 医生 母亲回答说
④医生收下了孩子,可他仍不放心,便用各种方法进行试探,但孩子始终没说一句话。最后医生确信这是一个“哑巴”,便开始向他传授各种医术。“哑巴”学生勤奋聪明,伶俐好学,老师感到很满意。几年过去了,孩子学到了很多“绝招”,不少疑难病症他都可以独自处理了。
⑤一天,来了一个病人,说他头痛得很厉害。医生诊断后对病人说:“必须马上动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病人同意了。脑壳被揭开后,大家都吓了一跳,原来,里面寄生着一条白蠕虫,虫子一动,病人就痛得要命。于是,医生拿出一把细钩子,打算把虫子钩出来。“哑巴”学生像往常一样,全神贯注地观察着老师的动作。这时,他突然想到:“这样的手术很危险,万一钩不出虫子而伤了病人的脑子,后果将十分(繁重 严重 沉重),应该采取别的办法才行。可是,如果我说出了自己的治疗方法,就会立刻暴露了我不是哑巴,欺骗了老师,他会赶我走的。”他急得直冒汗,再想,“如果我不说,病人就会发生意外,造成他终身痛苦。这样( )没有尽到医生的职责,( )会毁坏老师的声誉。”
⑥“哑巴”学生终于说话了。“老师,”他平静地说,“您这样做太危险了。”
⑦说完,他接过老师手里的钩子,放在火上烤了烤,拿过来挨近蠕虫。蠕虫被炙热的钩子烫着了,开始蠕动起来,很快就爬出了病人的脑子。接着,“哑巴”学生缝合了刀口。医生听哑巴学生突然开口说话了,惊奇万分,但他还是允许学生做完了手术。
⑧“你不是哑巴,为什么欺骗我?”手术后,老师质问自己的学生,并打算赶走他。
⑨这时,学生坦然回答说:“是的,老师,我欺骗了您,很对不起您。不过,那是为了学到医术。可现在,看见病人受到死亡的威胁,作为一个医生,我不能再沉默了。如果老师万一失手,不但病人有生命危险,而且还会损害老师的名声……”
⑩老师听了很受感动,说:“我的孩子,你做得对。我的名声倒是小事,病人的安危才是大事啊!”
(1)第②⑤自然段括号里用得恰当的词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②⑤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用“ ”画出文中对“哑巴”学生进行心理描写的句子。
(4)你认为这位医生是个怎样的医生?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果园
春回大地,果园的桃花盛开了,我冒着蒙(méng)蒙细雨观赏果园美景。站在高处,眺(tiào)望果园,果园笼罩在团团水汽当中,像升腾起一朵朵蘑菇云一样,上面乳白色,下面粉红色,美极了。走进果园,桃花含笑相迎。一簇(cù)簇桃花粉中透白,舒苞展蕊(rǐv),像一张张孩子的笑脸;有的桃花( ),被雨水冲得(),花瓣上挂着颗颗晶莹的水珠。春风吹过,淡雅的花香沁人心脾,我仿佛走进了仙境。
夏季,果园的树木都长得枝繁叶茂,树梢上的叶子是嫩绿色,树枝上叶子呈深绿色,远看就像绿的海洋,春意盎(àng)然。近看果林,在密密的枝叶间,已经挂满了青绿色的小果子,闭上眼睛我仿佛看见树上已经结满了黄澄澄的梨,红艳艳的苹果,黄里透红的桃子……真叫人陶醉。
到了金秋,果园里各种果树的叶子不像原来那样翠绿了,早已成熟的桃子黄里透红,让人一看便( );那红红的苹果像孩子圆圆胖胖的脸,那么逗人喜爱;那( )的葡萄,如串串珍珠,圆润可爱……啊!好一派迷人的果园秋色。
(1)加偏旁组词语。
(2)照样子,写词语。
黄澄澄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圆圆胖胖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把下列词语填写到文中适当的位置。
一尘不染垂涎三尺晶莹透明含苞欲放
(4)在文中找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哪个季节的果园景色?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麻雀洗澡
太阳暖烘烘的,南边山坡上的雪已经快化完了,只有松树根的北边,还留着一块块的雪。
小山涧里流着泉水,叮咚口丁咚地响着,唱着欢快的歌。在低洼的地方,泉水聚成了一个个小水潭,阳光照在水面上,亮晃晃的,像一面面镜子。两只小麻雀飞到一个小水潭边, “唧唧!喳喳!”它俩叫着跳着,用小嘴巴啄啄草根,又沾沾水。小脚一会儿跳到石头上,一会儿又跳到水潭里,扑扑蓬蓬松松的翅膀,溅起一阵阵水花,又用小嘴理理羽毛。
又是两只小麻雀飞来了,“喳喳!唧唧!”叫个不停,像是在说:“春天来了,多暖和呀!”
又是两只小麻雀飞来了,用翅膀打着水,溅起一阵小水花。
是啊,麻雀洗澡,春天就来了——这也是老规矩呀!你看,它身蓬蓬松松的羽毛,不久就要脱掉,换上一身又光又滑的春装了。
(1)用“”画出具体描写小麻雀洗澡的句子。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沾沾( )啄啄( )扑扑( )
(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镜子一( )歌一( )春装
一( )翅膀一( )松树一( )水花
(4)除了麻雀洗澡,文中哪些地方也告诉我们春天来了?简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会阅读。
春天的图画
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去公园画画。
走进公园,我们感到春天真的来了。柳条迎着暖风轻轻地摆动,绿茵茵的草坪像铺了柔软的地毯。花都开了,有淡黄的迎春花,粉红的桃花,白色的玉兰花,还有紫色的丁香花。
我们各自选好要画的景物,就开始画起来。有的画树,有的画花,有的画亭子和假山。我们用各种颜色,把春天的景物画成一幅幅图画。
大家画完了,老师说:“咱们把画带回去,贴在教室里,让教室变得像春天一样美丽。
1、仿照短文带横线的句子写话。
……有……有……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要你画一幅春天的画,你想画什么?说给老师听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来了,草地上一片青绿,粉红的桃花也开了,雪白的小兔在草地上跳来跳去,鹅黄色的野花也向我们点头。春天真美啊!
1、短文写了春天的()、()、()和()。
2、请在文中用“”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3、找出文中赞美春天的话写下来。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春天
①热爱生活的人,对待春天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般真挚而执着。一丝毫不起眼的绿,一抹微不足道的青,会使他眸子闪亮,充满青春的光彩;心湖生辉,荡漾幸福的涟漪。春天对于热爱它的人,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一股神奇的魔力和生命力。
②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乳交融。春在河畔,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风筝高飞,春意弥漫在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于浩渺的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③春天是一缕轻轻吟唱的和风,一捧温暖明亮的阳光;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的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
④热爱春天,播种春天,采撷春天吧!用我们的言传身教去呵护春天、关心春天。用我们的心血去精心编织春天、灌溉春天。呵护关心春天的风吟鸟啼、柳绿花红,编织灌溉春天的田园风光、妖娆风情,让春天常驻我们身边,永驻我们心灵深处的爱心家园……
(有改动)
(1)第②段文字中作者描绘了哪四幅春图?
①春图②春图
③春图④春图
(2)从内容上看,第②段文字与第①段中哪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中第③段想想看,春天还是什么?发挥你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在描绘春天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试写出两种,并举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抒发感情方面,与《春》这篇课文有何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