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2013年的情况,我国一个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将会增加1万多元。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吸纳1000多万农村人进入城镇生活,进而带动1000多亿的消费需求,促进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材料二:我国城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城镇化,必须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经过多年努力,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3.7%,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同时,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还出现了“造城”运动、农民“被上楼”等现象。有鉴于此,2013年3月我国政府工作报告还明确指出,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观点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状况。(10分)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东方工业公司立足企业自主创新,攻克了工艺技术难关,创造了“制砖不用土、烧砖不用煤”这一国际领先的新技术。这一技术已在全国29个省市得以运用,年生产空心砖42.9亿块,年综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1 100多万吨,节约燃料煤近100万吨,节约土地资源10 640亩。
(1)上述事实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2)从上述事实中,我们应得到什么哲学启示?
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以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名誉教授和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名誉院长的身份,与两校师生进行交流。他告诉正在从事科研和渴望在研究领域取得成绩的人们,搞科学研究必须要有自信心,还要有好奇心和不断怀疑即永远不满意的精神。
面对“真经”,越学越想越有道理。
要有自信心。这是事业成功的“主心骨”。搞科研具备自信心,才可能咬定目标、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和实验。
要有好奇心。丁先生说,好奇心是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言简意赅。在科学研究上,如果认为一切都是“应该的”“合理的”“完美无缺的”,没有“好奇”,自然缺少科学研究的灵感和动力,也根本不会萌发对前沿科学和前沿理论进行创新的冲动与探索。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哲学常识,说明丁肇中教授所授“真经”包含的道理在哪里。
中国有句古语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对这句话你是怎样认识的?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境内陆续发现非法引进、养殖、销售的食人鲳。有关专家指出:食人鲳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将会对我国鱼类资源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材料二:据统计,我国的外来入侵物种目前已达120多种,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00多亿元人民币,并直接威胁着我国的生态安全。根据联合国《生物多样化公约》有关规定,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严格的外来物种管理制度,许多国家还签署了区域性生物安全条约或法律性文件。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常识,说明造成外来物种轻易侵入我国的主要原因。
(2)外来物种的侵入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相当大的危害,这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哪些哲学启示?
(3)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怎样才能维护国家的生态安全。
某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没有逐户进行无记名投票,绝大部分选票是由原村干部及其家属代填的。村民认为,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他们的权利,要求重新选举。县人大表示,该村选举违反选举法和村委会组织法,责令重新选举。再次选举结果,原“落选”的村委委员当选为村委会主任。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村民要求重新选举说明了什么?
(2)我国是如何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