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底,中国光伏产业代表与欧盟委员会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欧盟“双反”后,中国一些光伏企业抱着断臂求生的心态正在努力调整产品结构和进行转型,把目光同时瞄向亚洲市场和国内市场。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应该( )
①降低成本,保持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
②积极创新,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③自力更生,把维护自身利益放在首位
④应对挑战,发挥世贸组织的积极作用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 B.三人成虎 | C.百感交集 | D.千虑一得 |
“在天之变,日月薄蚀。四十二月一蚀。五十六子月亦一蚀。蚀有常数,不在政治。百变千灾,皆同一状,未必人君政教所致。”下列观点与材料所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A.“道法自然” | B.“因果报应”“生死轮回” |
C.“天行有常” | D.“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
2010年10月10日,杭州的婚姻登记处被新人们挤爆,他们送给自己的爱情婚姻“十全十美”的祝福。其实,将爱情婚姻的命运同登记日期相联系是不足取的,其哲学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
2010年10月1日, 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开始了月球之旅。26日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卫星实施了降轨控制,卫星成功进入了远月点100公里、近月点15公里的试验轨道,27日开始对月球虹湾区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回答问题。月色的朦胧、娇美曾引发历代文人雅士的无限遐想,“嫦娥奔月”便演绎了一则美妙的神话。“嫦娥奔月”的美好神话
A.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 B.它的内容不是客观存在 |
C.它来源于文学家的创作灵感 | D.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
“月有阳晴圆缺,人在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说明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 B.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 |
C.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 D.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
从“万户飞天”到嫦娥卫星奔月跨越近六个世纪。“人类探索月球的步子越走越远”,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能指导人们正确的改造世界 | B.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
C.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 D.人类对太空的认识是无限的 |
嫦娥二号卫星对月球进行高分辨率成像,人们无法用肉眼看到的月球表面清晰的呈现在人们眼前。这表明
①仪器设备能延伸人的某些功能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人的认识总是具有局限性④认识具有反复性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下图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标志。该标志的创作者用韵味十足的书法线条和带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脚丫,组合成篆书“月”字,暗寓龙的传人登月的梦想。从哲学上看,这一标志的创作说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臆造的②来源于艺术家的创意
③是意识能动性的充分体现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早在1957年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就预见到人口众多给我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主张计划生育,避免人口的无节制增长。回答问题。早在1957年马寅初就预见到人口众多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这说明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 B.意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 D.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如实“复制” |
当年的《新人口论》遭到批判,而现在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告诉我们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
在新的历史时期,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红利、破解老龄化社会的矛盾也凸显出来了。统筹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从哲学的角度看必须
①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质量 ②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③重视真理性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