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产物,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风险。……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趋势是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因而势必加大穷国和富国的发展差距……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
(2)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应对?
(3)经济全球化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请举两例说明。
(浙江杭州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了。用战火燃烧地球的白人旧世界正在垂死挣扎,一 个更美好的世界正在喊起。
—1955年印尼苏加诺总统在万隆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各民族、各国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醒来了”指的是什么?这次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哪一方针,赢得了与会亚非国家的一致认同?
材料二:2015年4月22 EI至24日,在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上,亚非国家领导人一起重温“万隆 精神”,加强亚非合作,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开启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2)时隔60年,我们为什么还要弘扬“万隆精神”?
“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据材料三,指出“战略转变”后党的工作重心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广西百色卷)建设“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的对外交往史历经荣辱衰,见证了民族复兴之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于西汉开通,当时以陆路为主;唐朝时,对外交往活跃,丝绸之路水路并重,全面繁荣;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
材料二(清朝时期)外国商人入境中国受到严格限制。与中国的通商是季节性,仅于广州一处口岸,且管制甚严。他们不得进入中国内地,种种规章制度转为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而定。
——摘自(美)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东省委原书记习仲勋提出:“利用临近港、澳的有利条件,在广东搞出一个出口加工区。”邓小平当即表示赞同:“还是叫特区好!”“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请回答:
(1)唐朝时通过陆路到天竺(今印度)游学的著名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影响?
(2)材料二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贸易政策?采取此政策造成了什么严重危害?
(3)根据材料三,中国共产党做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有何重大意义?
201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了“小康”概念以及在20世纪末我国达到“小康社会”的构想。在这之后,他又多次提出了这一构想。“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的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
——《邓小平文选》第3卷
(1)材料一表明,是谁最早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构想?他对“小康社会”作了怎样的描述?
材料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重要一步,被称作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只有实现全面小康,才能为实现本世纪中叶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全社会都要齐心协力、凝聚共识,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工作的重要目标。
——2015年3月17日共产党员网
(2)材料二中的“三步走”战略是指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它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这次会议所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江苏调研时首次发出“全面从严治党”动员令,对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问题关键在于党,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而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保证。
——2015年1月14日《新华日报》
(3)中国共产党建立于哪一年?其最终目标是什么?材料三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河南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计划经济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手脚,使中国与西方国家原本缩小了的差距越拉越大。经过十年“文革”,也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要“走自己的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材料二
中国大事记 |
同时期的世界形势 |
|
1986年 |
制定《863计划纲要》 |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已经把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性因素。美国“星球大战”计划,西欧“尤里卡计划”等相继提出。 1980-1989年成立的国际经济组织有20个,1990-1996年成立了69个。如今欧盟、东盟、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经济组织推动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 |
1991年 |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
1995年 |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
|
1999年 |
成功发射“神舟号”试验飞船 |
|
2001年 |
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召开 |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
2002年 |
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
|
2003年 |
成功发射“神舟五号”飞船 |
|
2010年 |
成功举办世博会 |
(1)据村料一,简要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找到了一条怎样的发展道路?
(2)据材料二,大事年表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哪些领域的巨大成就?结合同一时期的世界形势,概括指出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3)联系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给你的生活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