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物都是从有机体中分离出去的物质 |
B.有机物常温下都是固体 |
C.有机物不一定都不溶于水 |
D.所有有机物都不具备无机物的性质 |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Ba(OH)2溶液和NaHSO4溶液混合,生成白色沉淀:Ba2++SO42-+H++OH-=BaSO4↓+H2O |
B.常温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溶液①(NH4)2CO3②NH4Cl③(NH4)2Fe(SO4)2中c(NH4+):①<②<③ |
C.加入苯酚显紫色的溶液中:K+、NH4+、Cl-、I-四种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
D.c(H+)/c(OH-)=1×10-12的溶液:K+、AlO2-、CO32-、Na+四种离子可以大量共存 |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2.5μm的颗粒物,直径为2.5μm的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1μm=10-6m) |
B.甲壳素、棉花、铜氨纤维、涤纶、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
C.有一种新发现的固态碳,称为“纳米泡沫”,外形似海绵,密度小,有磁性,这种碳与金刚石的关系是同素异形体 |
D.亚硝酸钠是有毒物质,不能添加到食物中 |
对于可逆反应:2A(g)+B(g)2C(g);△H <0,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炼铁的还原剂CO是由焦炭和CO2反应而得。现将焦炭和CO2放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高温下进行下列反应:C(s)+CO2(g) =2CO(g) ΔH=Q kJ·mol-1。下图为CO2、CO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in,v(CO)=1 mol·L-1·min-1;1~3 min,v(CO)=v(CO2) |
B.当容器内的压强不变时,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P(平衡) /P(起始) < 1 |
C.3 min时,温度由T1升高到T2,则Q>0,再达平衡时,K(T2)/ K(T1)> 1 |
D.5 min时再充入一定量的CO,a、b曲线分别表示n(CO)、n(CO2)的变化 |
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都充有等物质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SO2+O22SO3,并达到平衡。在这过程中,甲容器保持体积不变,乙容器保持压强不变,若甲容器中SO2的转化率为p%,则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
A.等于p% | B.大于p% | C.小于p% | D.无法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