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机实验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
A.甲烷和氯气在室温下的黑暗环境中可以稳定存在 |
B.将乙烯和乙烷气体分别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前者退色,后者不退色 |
C.苯能使溴水褪色是因为二者反应生成了溴苯 |
D.要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制得纯净的乙烷,可将混合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
已知断裂1 mol H—H键吸收的能量为436 kJ,断裂1 mol H—N键吸收的能量为391 kJ,根据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则断裂1 mol N≡N键吸收的能量是
A.431 kJ | B.945.6 kJ | C.649 kJ | D.869 kJ |
下列变化一定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A.H2O(g)===H2O(l)放出44 kJ热量 |
B.ΔH>0的化学反应 |
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应 |
D.能量变化如上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普通分子有时也能发生有效碰撞
③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次数
④增大反应物浓度会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
⑤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原因是提高了分子的能量,使有效碰撞频率增大
⑥化学反应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③④⑤⑥ | D.②③④ |
下列是4位同学在学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一章后,联系工业生产实际所发表的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
B.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用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
C.化学反应速率理论是研究怎样提高原料转化率 |
D.化学平衡理论是研究怎样使原料尽可能多地转化为产品 |
X、Y、Z、W是短周期元素,X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未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其单质;Y元素原子最外电子层上s、p电子数相等;Z元素+2价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氖原子相同;W元素原子的M层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下列有关这些元素性质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X元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
B.Z元素的离子半径大于W元素的离子半径 |
C.Z元素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能与X元素的单质反应 |
D.Y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