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能很好地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事实 |
B.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原子的核外电子 |
C.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激发态后,再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频率一定等于入射光子的频率 |
D.分别用X射线和紫光照射同一金属表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X射线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 |
E.(钍)核衰变为
(镤)核时,衰变前Th核质量大于衰变后Pa核与β粒子的总质量
如图是某质点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由图象可知( )
A.质点在0~1s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
B.质点在0~2s内的位移为3m |
C.质点在0~1s内的加速度大于2~4s内的加速度,且方向相反 |
D.质点在0~1s内的运动方向与2~4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
如图所示,有一足够宽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方向竖直向下,在电场中的O点,沿同一水平方向以不同的速率射出若干个带电粒子,它们的质量均为m、带电量均为+q,但速率不等,粒子的重力及相互间的影响不计,若把每个粒子的动能增大到各自初动能3倍的位置分别记为P1、P2、P3、…,则P1、P2、P3、…的连线形状为( )
A.一个圆 | B.双曲线的一支 |
C.一条抛物线 | D.一条直线 |
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木板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以速度v匀速运动,现将质量为m的小物块对准木板的前端轻放,要使木板的运动速度保持不变,在物体开始接触木板到它与木板相对静止的过程中,需要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力F,那么,在此过程中力F做功的数值为(已知物体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A.![]() |
B.![]() |
C.mv2 | D.2mv2 |
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a、b、c、d四点,它们处于同一圆周上,且ac、bd分别是圆的直径,已知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φa=9V,φb=15V,φc=18V,则d点的电势为( )
A.4V | B.8V |
C.12V | D.16V |
火星的质量和半径分别约为地球的1/10和1/2,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 )
A.0.2g | B.0.4g |
C.2.5g | D.5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