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 |
|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
|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毒 |
|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B细胞 |
调查某豌豆种群中一对相对性状(甲、乙性状)的频率,发现甲性状占50%,其余均为乙性状。若分别取足够多数量的甲、乙两种性状的个体分别自交,发现50%乙性状的子代表现出甲性状,而甲性状的子代未发现乙性状。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甲性状相对于乙性状为隐性 |
| B.乙性状个体子代中出现甲性状是性状分离现象 |
| C.采用样方法调查这两种性状所占比例,即可推断基因型比例 |
| D.该种群杂合子占25%,且甲性状的基因频率高于乙性状的基因频率 |
为探究物质P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效应,研究人员使用不同浓度的物质P处理人的离体肝癌细胞,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物质P浓度的增加,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越明显,但与处理时间无关 |
| B.随着物质P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抑制癌细胞增殖作用越明显,但与浓度无关 |
| C.物质P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
| D.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结论,物质P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最适浓度为1.00 g/L |
卡尔文等人在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小球藻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是
| A.光照时间越长,三碳化合物的积累越多 |
| B.光照时间越长,五碳化合物的积累越多 |
| C.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 |
| D.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集中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
下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含量是(甲+乙)<(丙+丁) |
| B.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 |
| C.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
| D.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以下关于肠道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肠道病毒的核酸由5种碱基和8种核苷酸组成 |
| B.肠道病毒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
| C.需要用含完全培养液的培养基来培养肠道病毒 |
| D.肠道病毒的外壳是利用宿主的氨基酸合成的,遗传物质的复制是利用宿主的核苷酸和酶完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