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为了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某兴趣小组将西红柿植株置于密闭装置中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
光照强度:
普通阳光(%)
开始时的
CO2浓度(%)
12h后的
CO2浓度(%)
1
25
0
0.35
0.368
2
25
20
0.35
0.306
3
25
40
0.35
0.289
4
25
60
0.35
0.282
5
25
80
0.35
0.280
6
25
100
0.35
0.279

根据上表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的变化,因变量是光照强度的变化
B.该实验的对照组是第1组实验
C.若将第6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条件下,短时间内细胞中的C5将增加
D.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佳光照强度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较大
C.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A.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成熟个体的总和
C.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D.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下图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种群数量到达e点后,增长率几乎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年份(年)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种群数量(个)
25
46
208
440
770
1380

A.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为1380个
B.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该种群种内斗争逐渐减弱
C.在1937—1942年期间,该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S”型
D.该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弗莱明发现,在细菌培养基中偶然出现的青霉菌周围没有细菌生长,经持续的研究,他分离出了青霉素,图中能正确表示青霉菌与其他细菌(以金色葡萄球菌为例)之间的关系是

A.①图,b表示青霉菌 B.②图,a表示青霉菌
C.③图,a表示青霉菌 D.④图,b表示青霉菌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