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一历史事件,学者有不同评价。肯定者认为它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否定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依据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
A.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 B.欧洲煤钢共同体启动 |
C.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 | 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
民族主义只有在短暂的时期内变得极为重要,即在民族建构、政府、外部威胁、领土争议、或内部受到敌对族群或文化群体的主宰危机时,民族主义才显得极为重要。”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时期是
A.鸦片战争后 | B.甲午战争后 |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D.解放战争后 |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部分地方督抚获得就地练兵筹款之权;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出现“东南互保”局面。这一现象共同说明:
A.中央失去对有效地方控制 |
B.国家权力出现“外(地方)重内(中央)轻”格局 |
C.国家权力呈现“内(中央)外(地方)皆轻”格局 |
D.地方督抚与外国侵略者日益勾结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 | B.洋务运动 | C.戊戌变法 | D.新文化运动 |
1883年1月,国会通过《文官制度条例》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做法
A.使得美国党政完全分离 | B.弱化官员党派化 |
C.影响政府行政效率 | D.造成了政治腐败 |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当一个国家开始规定选举资格的时候,就可以预见总有一天要全部取消已做的规定,只是到来时间有早有晚而已……”下列与此判断相符的历史事件有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
B.英国圈地运动、美国两党制形成 |
C.英国光荣革命、美国南北战争 |
D.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